中新社北京8月21日电 ,“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带来很多机会,我们愿意留在这里进一步深耕。”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美国药典委员会(简称“美药典”)副总裁兼中华区总经理冯兵兵如是说。
今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三地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则宣布扩区。随着中国紧锣密鼓地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其带来的一系列政策优惠和贸易便利化措施,正为外资走进甚至扎根中国市场清扫障碍。
美药典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权威药品和膳食补充剂及食品标准制定机构之一,其亚太总部于2006年落户上海。作为外资研发企业,美药典常需进口研发样品用于试验,但冗长的海关通关手续一度令该公司高层“头大”。
“我们进口的样品量小,但种类多,以前通关一般需要两周之久。”谈及于此,冯兵兵颇为无奈。
事实上,美药典等外资研发企业在中国遇到的困难不止如此。以上海为例,该市商务委工作人员向中新社记者坦言,药品及医疗器械等新产品审批制度相对落后,国际人才出入境、就业不便等一系列因素,都成为外资研发中心在当地发展的瓶颈。
随着美药典亚太总部新址所在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于2013年成为上海自贸区的一部分,冯兵兵看到了打破瓶颈的希望。
“在自贸区,监管部门通常先发证,事后再根据需要进行监管,这使得样品通关时间缩短到3天,研发效率得到提高。”冯兵兵告诉记者,美药典研发实验室2014年完成的项目数量是前一年的两倍,研发成本亦降低15%至20%。
在为外资打开政策优惠窗口的同时,自贸试验区内还搭建了许多贸易便利化平台,进一步铺平外资及外国产品“走进来”之路。
中新社记者日前在上海外高桥国际机床展示贸易中心看到,阿奇夏米尔、威力铭—马科黛尔、斯达拉格等机床领域的高端品牌比比皆是。据介绍,2014年该中心实现机床和零配件进口额约占中国总额的19%。
上海市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琪民告诉记者,机床企业在该中心可进行保税状态和非保税状态下的展示、演示,贸易过程中还将享受“先出区后报关”、“分送集报”等政策便利。
在多种便利化措施的吸引下,截至目前,全球前六大机床企业悉数入驻外高桥机床中心,来自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国的110多家机床企业成为其成员。这里已然成为世界先进机床产品的集散地。
然而在外高桥机床中心总监郭永健看来,这还不够,“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促进外资机床企业对华投资,引进资金、人才和技术,推动先进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商务部7月初公布数据显示,广东、天津、福建三大自贸区自挂牌以来共吸收合同外资226.38亿元人民币。另据上海商务委统计,今年前5个月,上海自贸区吸引合同外资2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猛增5倍,占全市同期合同外资总额的79.1%。自贸试验区对外资的吸引力进一步凸显。
“现在自贸区取得的成绩,都是贸易便利化功能集聚的产物。”谈及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前景,蒋琪民认为,若要将当前自贸区的试验成果进一步推广,还需坚韧不拔地攻克众多政策难关。
亲身体会到自贸区变化的冯兵兵,则对这一机遇颇为看好,“作为外资企业,我们在自贸区发展的决心很坚定,对投资中国市场也很坚定。希望今后继续在这里根扎,枝繁叶茂。”(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