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 中国边贸联合会主管主办 [ 设为首页 ] [ 收藏本站 ]

广东汕头龙湖区:再当“拓荒牛”,乘风破浪又出发

作者:记者 庞彩霞 郑杨 发布时间:2020-8-31 11:53:27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粤东之‘特’在汕头,汕头之‘特’在龙湖。40年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作为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承担着特区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龙湖区委书记林定亮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40年前特区开荒者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仍在流淌,“特区再出发,开创新辉煌”的新时代号角已经吹响。

  敢闯敢试,再当“拓荒牛” 

  老特区人郑汉杰,干过医生、当过公务员,20多年前他“下海”创办的泰恩康公司,如今已成为从潮汕走向世界的医药品牌。

  “当时才4个人,一点资金都没有,研发、生产都不可能,我们就从药品营销切入。”郑汉杰说,凭着一股拼劲,泰恩康把一个个世界好药带入了中国,并借此搭建起强大的全国营销网络。

  “企业要发展,不可能永远做代理,一定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2009年,郑汉杰开始收购药厂,开启了研产销一体化发展的征程。面对医药市场激烈的同质化竞争,2015年,泰恩康在山东建立研发基地,实施以创新药为“塔尖”、改良型新药为“塔身”、仿制药为“塔基”的金字塔形研发战略。此后,泰恩康每年推出3个新品种,依托覆盖上千家医院、7万家药店的销售网络,站稳国内市场,并“走出去”拓展出东盟市场。

  泰恩康走过的路折射着汕头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历程。在林定亮看来,“敢闯敢试”的龙湖精神与“创新”的禀赋一脉相承。“龙湖区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实现了多项全省、全国‘首创’。”林定亮说,如率先制定出台《汕头经济特区个人独资企业条例》,成为我国首部独资企业法规;率先实行“24小时内答复”制度,首开国内政府机关对企服务承诺先河;在用人制度上推行任期制、聘任制,率先实施领导干部定期述职、评议……

  “24小时内答复”,这一领先全国的口号为何会在龙湖喊出?《汕头特区报》原社长陈泽回忆,1987年4月的一天,报社接到投诉,称机关办事拖拉。投诉来自在汕头投资设厂的香港客商陈锡谦。时任特区管委会主任的刘峰得知后,立即约见陈锡谦,向他征求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陈锡谦直言,特区要发展,就必须用服务的观点来搞管理,并提出,管委会能否带头提出24小时答复的口号?

  次日,《口号:24小时答复》的大标题便出现在《汕头特区报》的醒目位置。汕头经济特区管委会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对外商询问的问题都应在24小时内作出答复。由此,一场从观念到行动的对企服务效率革命在特区掀起,从而造就了令人称道的投资软环境。

  1999年建成的龙湖区行政服务大厅,是汕头市第一个区县级服务企业综合大厅。如今,尽管大厅面积在各区县中是最小的,但却成为机制创新的缩影:推进政务服务“1124”模式,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1天;“数字政府”建设打破空间界限,群众“最多跑一次”比率达99%……

  而今,面临“人多地少”发展瓶颈的龙湖,正以新时代“拓荒牛”的昂扬斗志,用创新谋求高质量发展:以龙湖工业园区获批省级高新区为契机,加快打造创新型引领型产业集群;以高铁站为核心加快建设龙湖中央商务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借广东省政府出台支持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若干意见之势,深化龙湖区、华侨试验区“双区联动”……一项项创新之举陆续实施,龙湖发展蹄疾步稳,竞争力不断增强。

 

  开放包容,激活特色“新经济” 

  198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汕头海关工作的曹道君回忆,老特区让他体验了多个难忘的“人生第一”:在龙湖宾馆吃了人生第一顿西餐,在免税商店买了平生第一条西裤,在汕头名企海洋公司第一次看镭射电影……“作为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汕头特区,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地,也是中国引领时代潮流的时尚之窗。”曹道君说。

  今天的龙湖,以开放包容精神,再一次激活了火热的特色经济。

  夜幕降临,珠江路美食街热闹起来:美食店内灯火通明;店内外一台台餐桌座无虚席……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城市的烟火气和消费活力,正在这里慢慢复苏。

  将珠江路美食街打造成夜间经济品牌,是龙湖区加快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举措。日前,该区出台加快夜间经济、旅游经济、庭院经济、网红经济发展的20项措施,规划在全区建设若干个文商旅深度融合的特色经济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龙湖经验”,打造粤东特色新经济消费中心。

  为了绘制多彩的“龙湖夜”,龙湖区推出了多项繁荣夜间经济的新举措,包括打造十大美食夜市、试点夜间公益集市、策划龙湖“不夜城”主题活动等。每一项措施,都体现着龙湖的探索精神。就拿美食夜市来说,夜市上将设置公益摊位和表演区域,定期组织公益展演,形成“文创集市+文娱演出+美食文化”的运营模式;龙湖还计划将美食街延至高铁站,为游客打造“下高铁即享美食”“离汕头再品潮菜”的舒适环境。

  特色村落如何成为乡村的“聚宝盆”?龙湖区的答案是:激活庭院经济。

  走进龙湖区新海街道十一合村的一处老庭院,只见院中间是一口“潮味”十足的莲缸,花圃中色彩斑斓的花朵向阳而开,自制的手工艺品摆放在各个角落……这座别致的庭院,主人是大学退休教授杨玲和当地知名画家阿农。“我们对老庭院有很深的感情。”杨玲告诉记者,听说有朋友在该村租了老庭院作为画室,他们非常感兴趣,很快也向当地村民租了一个庭院,成了“新村民”。

  十一合村党委委员谢银香介绍,该村700多座老民居中,有300多座是空置的。龙湖区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将该村作为激活庭院经济的主阵地。根据规划,龙湖正推动十一合村等旧村庄修旧如旧,融入艺术元素、潮汕元素,以打造形成特色村落,并引导村民发展私房菜、特色种养等项目,让农家小院方寸之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聚焦堵点,做好民生“关键小事”

  一键按下,无所不包!来到龙湖区,如同进入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龙湖区首创的长者呼援服务模式——呼援通公益志愿服务平台为全区老年人提供涵盖生命救援、生活护理、家政维修、精神慰藉、法律咨询等18大类170项居家养老服务,惠及全区1万多户家庭。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呼援通服务中心,只见呼叫中心坐席大厅内,一群志愿者正在耐心接听老人的电话,系统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来电老人的姓名、地址等信息,另一块大屏幕上则实时显示着志愿者在老人家中的服务现场。“‘呼援通’有困难就上门,一分钱都不收,一杯茶都不喝。”一位84岁的老阿姨赞许地说。

  呼援通平台负责人洪少毅告诉记者,该平台是龙湖区在2013年全国首个老年节到来之际搭建的。全区75岁以上老人都可获得一个应急呼叫装置,大到突发疾病、火灾,小到打不开网络电视、充不了话费,乃至感觉孤独、需要心理疏导,都可按下红色的救援键呼叫即时服务。目前全区75岁以上老人中约88%都自愿接通了该系统。

  “近年来,随着龙湖区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就医问题日益凸显,区政府聚焦养老服务的‘堵点’‘断点’,全力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建好‘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家门口的养老院’‘星级服务养老院’3个养老院,满足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龙湖区民政局局长林量说,近年来,除了率先启动长者呼援服务、“银龄安康”行动等民生项目,还全面铺开教育质量提升“登高行动计划”,多项普惠性民生事业在粤东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龙湖将解决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下一步将统筹财政资金和民间社会资本,重点解决好居家养老、公益救助、疾病筛查、就业创业等‘关键民生小事’。”林定亮说:“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将不忘特区创办初心,努力当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罗成
 
·广东汕头龙湖区:再当“拓荒牛”
·立足国家战略 重庆自贸区带动西
·9月新规:八类药品不再纳入基本
·国铁集团上半年净亏955亿,客
·监管加码 多部门严控房企融资规
·十三部门力推无障碍环境建设
·多地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范围
·超11万辆汽车被召回 涉奥迪、
·决胜2020:村里来了工作队
·俄远航演练回应北约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