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贸联合会 华人论坛杂志社联合主办 [ 设为首页 ] [ 收藏本站 ]

广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查

作者:记者 庞革平 发布时间:2015-11-8 11:19:28
    “以前,大家真是什么都往里面排放,养鸭不说,还乱排污水,乱扔垃圾。”站在碧水盈盈的池塘边,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忠良屯村民老梁感慨着。如今,池塘边却成为村民和游客休闲活动的好地方。如此大的改变从哪儿来?

  2013年起,广西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规划用8年时间,建成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截至2014年底,广西已经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沼气入户率达51%,连续多年全国第一;通公路的行政村比例达到87%;解决了96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发展底子薄,如今广西正在探索一条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发展的新路。

  政府不包揽,怎么搞由群众说了算

  走进天峨县六排镇都隆村,一幢幢壮族新民居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蜿蜒平坦的村道上,一辆满载农产品的货车正驶出村口。

  村民韦冬菊说,“过去,都隆村又穷又落后,很多住户是人畜混居,现在彻底变了样!”这得益于广西住建厅先后选派两名青年干部担任村里的第一书记,带动村民整治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

  政府引导,干部服务,群众主体。按照这一原则,广西成立了由47个部门组成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共选派2.4万多支工作队、近8万名机关干部下乡进村入户,发动农民群众清垃圾、做规划、搞产业,建设美丽家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表示,人民群众是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主体,各级党政机关派出的工作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宣传、引导、组织、发动群众,做到全民参与。

  在实践中,政府不搞强迫命令、大包大揽,而是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活动怎么搞、搞到什么程度,都由群众说了算。同时,组织群众成立党群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自治组织,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冠洞村,杨瑞联会不定时逐家逐户查看卫生状况,发现问题便在门前贴上一张卫生检查卡,写明“存在问题及建议”。杨瑞联是村里老年人协会会员,协会有180多名会员,主要负责村里日常的环卫监督,组织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目前,广西全区18.3万个自然村中,有78%建立了理事会,93%订立了村规民约,76.6%组建了保洁员队伍;全区群众参与率达95%以上,抽查显示满意度达98.7%。“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逐步从“由上而下”转向“由下而上”,“要我做”也转向“我要做”。

  因村施策,突出“乡土味”

  广西位于珠江流域上游,山川纵横,河流密布,属于全国生态环境敏感地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广西坚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对于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各地本着科学简便、切实可行的原则,探索建立不同处理模式;全面推广清洁田园“十大工程”和“十大技术”,推出一批“土办法”“土技术”和“土设备”。

  清晨,茉莉花刚散发出清香,横县石井村保洁员李文廷便开始按“三级四类”方式收集处理垃圾。在农户干湿分类的基础上,李文廷再按厨余垃圾类、可燃烧类、可回收类、有毒有害类四种进行分类,然后运到村委垃圾处理中心,对可燃烧类垃圾进行集中焚烧处理。“垃圾分类以后,也会产生价值,我每个月除了领工资补助,卖废品可以多挣600到800块钱。”

  在广西,各地因村施策推行“村收镇运县处理”“村收镇运片区处理”“村屯就地就近处理”三种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堆肥处理、沼气池处理、焚烧处理、垃圾热解、水泥窑协同处置、就地填埋等一整套技术体系。目前,广西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93.16%。不少农村试点人工湿地、微动力处理、“三格化粪池+氧化塘”等方式处理污水,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进行了成功尝试。

  重塑乡土味道,留住乡情、乡愁。广西把环境整治、设施建设和风貌改造、文化传承相结合。

  眼下,正是武宣县下莲塘村葵花开放时节,潺潺的溪流、争艳的葵花,让城里游客流连忘返。在环境整治中,下莲塘村不改变稻田、溪水、石块、树木等自然要素的形态,疏通池塘水系,保护古树名木,修建鹅卵石小径,形成了民居与山水、田园相依相存的乡村生活空间。

  目前,广西累计完成2400多个村屯的风貌改造,修缮保护了350个传统村落,大批农村在改造中重现乡土味。

  生态﹢产业,充实农村发展的“里子”

  一望无际的香蕉林铺盖大地,伴着浓郁的香蕉味,村民方小月正忙着装箱和配送香蕉。在隆安县那桐镇定典屯,方小月有着农民和产业工人双重身份。“过去,在外打工,开销大,又照顾不到老小。现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日子好过多了。”

  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中,广西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推进,紧扣产业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表示,发展生态经济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发展产业,促进生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定典屯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建设香蕉高产示范区、林下特色养殖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培育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新型产业。过去几乎丢弃的土地,变为生财的宝地。从原先的耕田种地,到外出打工,如今又回来做农业,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方小月的经历,代表着定典屯大多数村民的人生曲线。

  “噗”——蓝色火舌舔着锅底,不久厨房里升腾起香喷喷的蒸汽。得益于“规模化养殖+沼气公司化全托管+集约化种植”的循环农业模式,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黄岭村农民龙长渠每天用沼气做饭,既实惠又生态。“每立方米两元,比烧罐装气便宜很多,还不用自己打理沼气池了。”

  目前,广西过半农户用上沼气,全区每年通过沼气池处理粪污等有机垃圾约7900万吨,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20%以上。

  广西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大量产业投资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涌向农村,催生了观光农业、有机农业、农家乐等一批农村新兴业态。2014年,广西全区乡村旅游人数达7436万人次,给全区农民带来近300亿元的收入。

  健全长效机制,防止“一阵风”

  以前,贺江支流西湾河的沿河企业把工业废渣、废水直接排入河中,原本清澈的河水变成了乳白色,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贺州市实施“河长制”治理河流污染,每天都安排专人巡查。如今“牛奶河”变清澈了,昔日的非法选矿作坊也成为休闲公园。

  “河长制”只是广西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的一个代表。一些地方还建立乡村公路管护机制,实行道路两侧果木林“谁种谁有、谁种谁管、谁种谁收”,实现了道路绿化美化与百姓增收的双赢。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说,“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是一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难事,各地要针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在基础设施保障和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功夫。

  农村点多面广,财力有限,如何从资金上提供保障?广西的做法是,政府出一点,社会筹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群众集资一点,两年来共投入约267亿元,建立起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及运行管护稳定投入机制。

  在财政资金方面,广西将乡村建设资金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安排,各部门整合各种项目资金集中投入。还建立引导社会资金、物资投入机制。同时,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激励农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广西还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纳入法制轨道,计划今年内出台实施《乡村清洁卫生条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范化和法制化。

编辑:罗成
 
·广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查
·香港将查旅行团名单打击“影子团
·巴西尾矿坝决堤引生态灾难忧虑
·广东省全面禁止露天焚烧 大幅减
·喜迎第十六个记者节 揭秘优秀记
·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环比跌2成多
·穆迪:明年中国房地产业展望稳定
·袁隆平:超级杂交稻正在向第五期
·工信部苗圩:14家未达标汽车企
·智能驾驶是北汽未来发展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