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人商务网消息,人民网北京11月16日电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年度报告》今天上午在京发布。报告关注了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以及重点区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从“‘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与“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三个专题开展监测分析。
其中,“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是2018年新拓展的一个专题。该项目结合我国首颗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监测科学试验卫星的技术优势,结合多源遥感数据,监测分析了2010-2017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时空分布格局,得出如下结论:2010-2017年全球大气CO2浓度呈上升趋势,且与前40年相比增速不降反增,说明自签订京都议定书以来,减缓全球大气CO2浓度增长、抑制全球变暖的目标并没有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仍然任重道远。
报告指出,中国碳排放总体虽呈上升趋势,但因政府积极采用了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与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的措施,碳减排成效明显,排放增速逐渐降低,自2013年以来增速基本为零。对于我国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夕的承诺“2020年单位GDP排放强度下降40%~45%”,已提前三年达到指标。不可掉以轻心的是,中国仍是碳排放大国,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减排压力。报告认为加强科技创新,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仍然是推动减排的重点任务。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院士郭华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年度报告的编撰致力于使用自主技术,使用国产数据一直作为一个重要原则。“2012年发布的第一期报告中,国产数据使用量是17%,2016年对这一数据的使用首次突破一半的比例,达到了51%。今年最新一期年度报告中对于国产数据的使用已占到57%。年度报告中国产数据的使用呈线性增长,是我国的遥感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体现。”
据悉,至今科技部已连续7次发布年度报告,对全球生态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遥感监测与科学分析。这是我国科技界利用高新技术监测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实际行动。今后,年度报告工作将继续面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关注全球生态变化特点,一带一路沿线生态环境状况,粮食安全等热点,深化国际合作,携手全球共同积极应对环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