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黑土地有着“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承载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记忆。然而,由于连年透支、化肥农药超剂量使用等原因,导致逐步退化,其保护利用,迫在眉睫。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下文简称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黑土地保护迈入崭新的法治轨道。
“有效保护这些耕地,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起到关键作用,关系到14亿人的饭碗。”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向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表示,制定黑土地保护法的初衷是农业生产不减少的情况下,更好地保护好黑土地这一稀缺优质资源。
黑土地,是指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区域范围内具有黑色或者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性状好、肥力高的耕地。
据人民日报今年5月份报道,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为2.78亿亩,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研究员郧文聚接受强观察栏目采访时表示,黑土地保护法所指黑土地,还包括已退化可修复的黑土耕地,它的规模需要到2025年能够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得出。
本次法令颁布实施,多个方面受到关注。
黑土地保护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水行政等有关部门,综合考虑黑土地开垦历史和利用现状,以及黑土层厚度、土壤性状、土壤类型等,按照最有利于全面保护、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黑土地保护范围并适时调整,有计划、分步骤、分类别地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
“黑土地保护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对于保护工作的责任,对于各司其职做好黑土地保护提供了帮助和依据。”李保国表示,保护法从中央到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都提出了具体内容,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执行都有涉及,树立了扎实推进保护、久久为功的导向。
记者梳理发现,黑土地保护法还规定,国家实行科学、有效的黑土地保护政策,保障黑土地保护财政投入,综合采取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保护黑土地的优良生产能力,确保黑土地总量不减少、功能不退化、质量有提升、产能可持续。
保护法还为需要修复的黑土地划定了范围。黑土地保护法第四条提出,历史上属黑土地的,除确无法修复的外,原则上都应列入黑土地保护范围进行修恢复。
“黑土地保护法把过去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堵点难点都点到了。”郧文聚认为,黑土区有寒湿的特点,耕地开发比较晚,但开发强度提高得很快,黑土耕地的整治与修复是一个大难题。本次法律明确“科学、有效”的保护原则,为黑土地保护工作确定了基本原则,针对性很强。
记者梳理发现,黑土地保护法还明确提及科技如何支撑黑土地的治理与修复。郧文聚表示,比如黑土地保护法第十一条就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加强黑土地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将黑土地保护、治理、修复和利用的科技创新作为重点支持领域”。这也释放了积极信号,展现了政府治理修复黑土地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