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以来不到8天时间内,全球连续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引发公众普遍关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表示,类似情况1900年以来出现过37次,并不罕见。其中仅3次在之后的3个月内中国大陆有7级地震发生。
“从统计角度看,当前的强震连发态势对我国大陆的地震形势没有明确的短期预测意义。”潘怀文在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如何看待近期全球地震多发的态势等情况吹风会上说,“但是,近期阿富汗和缅甸两次中源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挤压碰撞的西、东两个构造部位,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作用持续增强。”
潘怀文表示,今年3月份以来,全球7级地震多发,先后发生3月2日苏门答腊7.8级、4月10日阿富汗7.1级、4月13日缅甸7.2级、4月16日日本九州7.3级、4月17日厄瓜多尔7.5级等5次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东西两端及环太平洋地震带。频次超过了1900年以来全球每年发生18次7级以上地震的平均水平。
总体来看,今年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水平较往年不算太高。2月6日在我国台湾南部发生了6.7级地震,造成了人员伤亡。
近期全球7级地震多发会不会对中国地震活动形势造成影响?有怎样的影响?
潘怀文表示,自1900年以来,这种在8天之内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的情况出现过37次,并不罕见。其中只有3次在这种状况出现之后的3个月内中国大陆发生有7级以上地震。
地震部门分析研究认为:当前强震连发态势对中国大陆的地震形势没有明确的短期预测意义,看不到其中有必然的联系。不能认为全球7级以上地震多发,就意味着中国大陆内部很快要发生7级以上地震。
本月阿富汗7.1级地震和缅甸7.2级地震,都是震源比较深的中源地震,均发生在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挤压碰撞的西、东两个构造部位。它表征着印度板块向北挤压的作用在持续增强。16日日本九州7.3级地震和去年11月东海7.2级地震的发生,表明菲律宾海板块向西俯冲运动的作用也在增强。
但“应该看到,中国大陆周边的这些地震活动确实表征着构造运动还是比较强烈的,也表征着中国大陆内部应力积累在增强,会对未来的地震活动形势造成影响。”潘怀文说。
2004年以来,处于全球8级以上巨大地震活跃时段,并且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这个相对活跃时段是说,最近这十几年地震活动的特征和上个世纪上半叶地震活动的特征相类似,有很多8级以上的地震发生。而在上世纪下半段,全球发生8级以上巨大地震的频次明显减少。”潘怀文说。
6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隆升,逐渐形成世界屋脊。剧烈的隆升过程,伴随着大量地震活动的产生。
潘怀文还表示,中国大地震多发生在大陆西部地区。西部地震占我国全部地震活动的90%。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包括南北地震带,是我国地震,特别是大地震丛集发生的地方。
“长久看,西部,特别是南北地震带,是我国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是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地区。”潘怀文说。
另外,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首都圈地区地震形势的提问时,潘怀文表示,这一区域也是开展地震观测和研究,采取防震减灾措施的重点区域。
“历史上来看,北京及其附近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地震。康熙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79年曾经发生8级地震。但是地震频度不是很勤。”潘怀文说,“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必须提高全民族防范地震灾害的意识,把各类抗震的工程性准备做在前面。”(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