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表述。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在有关“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的章节中,强调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实质上讲的仍是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一些困难,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事关中国经济的未来,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举动不可谓不多、进展不可谓不大。但与国有企业的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相比,与各方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国企改革推进过程中,垄断领域的“混改”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
国资委给今年的“混改”工作定下了三个目标,数量上要扩大,层级上要提升,拓展上要更有深度。
这是国资委首次提出推进“混改”的三个维度。在广度上,当前大多数国企已经参与,初步形成了“混改”全面铺开的态势;层次上,当前众多国企已经将集团公司上市作为重点部署;而深度上,拓展是多重的,如垄断企业的混合所有制、职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等。这些是否能够在今年的“混改”中予以突破,是当前国企与民资共同关心的焦点。
“混改”的积极作用,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国企响应。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原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建议,将“混改”试点的企业范围,从现在的三级企业扩大到二级企业甚至企业集团层面,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力度,增添国企活力,同时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回到实体经济,降低金融业风险。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国企改革必须谋求实质性突破。而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往深水区迈进,更容不得等待观望,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力求改革落地有实效。
正如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两会”记者会上说的,既然是混合所有制,参与的市场主体和资方主体,就要真正按照制度安排来参与,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也要保证各个参与主体能够得到期望的、符合市场要求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