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好鱼悦,城强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活水”,也是百姓孕育美好生活之“土壤”。
近年来,从“互联网+政务服务”到“一件事一次办”;从推动长株潭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到实现异地“跨省通办”;从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到深入实施“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湖南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实绩有目共睹。
目前湖南营商环境指数不断攀升,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结果中,湖南在全国省份中排名第8位(比上年提升2位),省会长沙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9位(比上年提升4位),均居中部第一。
从“办不成”到“办得成”
去年7月,一封感谢信送到了长沙市望城政务服务中心生态环境窗口处,送信的是五矿二十三冶湖南省建行望城档案中心项目部。
“当时我们正在开展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项目,急需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但因时间紧又是初次办理,准备材料不足,导致达不到办证要求,只能干着急。” 该项目申请人表示,当时看见服务大厅里新开了“办不成事”的窗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便向窗口工作人员反映了“难处”。
让项目申请人没想到的是,窗口工作人员不是简单直接地回复“办不了”,而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怎么办”帮他出谋划策,提供模板范本,并主动指引各项手续的对应窗口。
没过几天,项目部顺利办妥了夜间施工许可的各项手续。“原本以为‘办不成的事’,现在不仅办成了,而且办得很好。”该项目申请人竖起大拇指说道。
据介绍,在长沙市望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窗口按照“谁首接谁负责”的原则,与来访者面对面耐心沟通,专门负责疑难问题的受理登记、交办回复、处理反馈、督查回访等工作,切实解决了一批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繁、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
放眼三湘,从湘南、湘中到省会长沙,不少市州均开设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让办事企业和群众不白跑、不扑空,有地儿找、有人帮,不仅能破除阻碍办事的隐形壁垒,还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从“省内结”到“跨省办”
“真没想到,不用回老家就把孩子的户口办好了。” 来自湖北监利的陈先生高兴地说道,据了解陈先生孩子出生在湖南岳阳,按惯例需回湖北办理新生儿户口登记。
了解到岳阳与监利建立的跨省通办工作机制后,陈先生带着相关证件来到岳阳市政务大厅的跨省通办窗口,就在提交完材料后的两个工作日,孩子的户口登记便办妥了。
而这得归功于岳阳市在加强区域协作,强化业务协同,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的实效。目前岳阳市政务服务中心主动与多地联系,已实现58个跨省事项的一地办服务,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朋友圈”正不断扩大。
在湖南,自制订《关于进一步拓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方案》以来,实施减证便民、“跨省通办”、实现“进一扇门、办多地事”的举措早有成效。近年来,湖南省积极对标先进地区,主动与毗邻省份、主要劳务输入输出地、东西部协作地区对接建立“跨省通办”合作机制,重点向“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泛珠三角区域”“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等国内主要城市群、都市圈拓展合作。
同时,指导各市、县推进点对点“跨省通办”工作,在各市州、县市区政务服务旗舰店、政务服务App等线上平台建设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专区,梳理发布与外省市县“点对点”“跨省通办”事项。目前,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有13个市州及下辖的县市区已与外省市县建立了点对点“跨省通办”合作关系,打破空间壁垒极大提高了企业、群众的办事效率。
从“大包大揽”到“放权赋权”
“过去,办理出口退税需14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如今当日申请当日办结,第二天就能收到退税款。”谈起湖南省营商环境的变化,位于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的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税务总监杨翠菊对此赞不绝口,而这得益于湖南自贸试验区极简审批权的下放。
不止长沙,在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围绕吸引“万商入区”的目标,郴州市税务局提出“容缺受理”服务,对新办生产企业比照A级纳税人发票领用等激励措施、落实“房土”两税减免审批权下放,不断压缩办税次数和办税时间。
同时积极推行“零门槛”“零审批”“零费用”的“三零”服务,为企业入驻片区打开了方便之门,快捷之门,信心之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纷至沓来。截至2021年11月底,入驻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企业超过1336家。
事实上,自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以来,湖南开展自贸区营商环境先行先试,以全链条赋予湖南自贸区省级权限97项,全面推行极简审批服务工作;实行出口退税电子退库,推行一类企业出口退税“即办即退”制度,通过放权赋权、服务前移等方式便利企业、优化服务,不断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营商环境好不好,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据介绍,截至2021年底,湖南自贸试验区企业27683家、注册资本3166.45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53.95% 、2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