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屏幕中,当林咏茵同学用清澈的声音唱响这首《东方之珠》时,屏幕外,她的同班同学们不禁齐声跟唱起来,大家内心都非常激动。这是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当天,发生在香港耀山学校教室里的一幕。这一天,湖南省的中小学生和香港的同学们一同通过电视和网络收看了一堂特别的课程:《心连心 向未来》。
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创设“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经过遴选,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师郭晓芳脱颖而出,担任“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班主任、总制片人。3年来,在郭晓芳的带领下,“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有效连接湖南省1000余万中小学生,并通过网络辐射全国。
家里的第十名教师
郭晓芳出生在湖南隆回县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村小学的教师。
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父母的微薄收入,除了养家,还常常用于帮助垫付贫困学生的学费、生活费。没钱买新衣服,郭晓芳只能捡姐姐穿过的旧衣服。然而,郭晓芳不觉得苦。
父母教书的村小是郭晓芳的游乐场。陈旧的校舍,是父亲用自家的木材、砖头重新修缮的;二年级的教室里,新添置的一台与自己一般高的风琴,充当着她课余时光的“艺术启蒙老师”;小伙伴们往返学校的土路上,总有母亲手电筒发出的那一束明亮的光,晃动着,照着脚下的田埂……
多年以后,郭晓芳仍然记得,母亲忙完教学工作后,每天还要干农活。母亲背着背篓里的她给学生们上课的情景成为她儿时最早关于上课的模糊记忆。
在村里,方圆几公里内的孩子几乎都是父亲和母亲的学生。这些学生长大后,很多走出了小山村,来到城市,分布在各行各业,但都会念着老师的好。村里的邻居,也基本上都是学生家长。因为教师这份职业,父母成为村里最受尊敬的人。
郭晓芳说:“我努力读书,勤奋工作,就是想成为一名像我父母一样的好老师。他们在偏远的村小朴素无华、默默无闻地工作。我记得母亲最爱唱的歌曲就是《山乡小渡船》,他们就像那山村的渡船,把山乡孩子送往希望的彼岸。”
初中毕业,郭晓芳考了全县第一,报考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她留在长沙,成了家里的第十名教师。
第一次“云端”授课
2015年11月,郭晓芳所在的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被遴选确定为首批基础教育网络联校授课校,对口帮扶宁乡的山林小学、苏家小学、白沙小学3所偏远农村学校。
到网络联校授课,教师每周需多上两节课,而且需全程录像,相当于每周多上两节公开课。一无教研员指导,二无团队磨课,整堂课的规划、设计,从情境导入到教学展开,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本人提前准备,上课时还得全情投入,在镜头前流利顺畅地展示一堂课,不能有丝毫差错。
郭晓芳自告奋勇报了名。她了解到,授课的对象,是跟她一样来自偏远山村的孩子。
2016年春季学期,育英学校网络联校如期开班,郭晓芳将课堂搬到“云端”,成为当时为数不多“吃螃蟹的人”。
第一节课,透过屏幕,看到40多张农村孩子纯真无邪的脸,她仿佛回到了儿时的课堂。郭晓芳说:“我觉得这是我想做的事情,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触网”后,郭晓芳愈加坚定了将网络教学进行到底的决心。同时,另一个愿望也在郭晓芳心底扎了根——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让城乡孩子身处同一课堂,享受同样的教育。
点亮万千孩子的梦想
机会很快就来了。
2019年,为解决农村薄弱学校思政课程开不了、开不足、开不好的现实问题,湖南省教育厅决定创办新型网络思政大课。
这堂课融合全省优质学校力量,通过网络联校、电视、直播平台等渠道,将大课堂推送到湖南各地学校,面向全省中小学生播出。
经过层层遴选,已是长沙市十大魅力教师、有着丰富网络教学经验的郭晓芳,走进了“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成为总班主任、总制片人。
第一课“我和我的祖国”录制当天,现场是育英学校的学生,网络另一端则是湘潭市韶山学校、湘西州十八洞小学、怀化市麻阳第一芙蓉学校3所偏远乡村学校的学生。
“我和我的祖国”的播出,拨动了千千万万中小学生的心弦。如今,“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已播出50余堂大课、500余堂小课,全省中小学生同步学习,并通过网络辐射到全国,学习人数超过13亿人次。
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掀起的网络思政育人风潮,再到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红色主题活动,在“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的陪伴之下,湖南广大中小学生由“追明星”转为“追名师”,由“追网红”转为“追网课”。郭晓芳也因此成为湖湘教育界知名教师。
许许多多的孩子通过网络大课堂认识了班主任郭晓芳。他们在信中写道:“您让我们放下了羞涩和自卑,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去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是您在我每一次快放弃梦想时,一次又一次让我振作起来。”“您主讲的‘我是接班人’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帮助我解决了不少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郭晓芳说:“我想当一名好老师。我希望,学生想起我的时候心中有光,看见我的时候眼中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