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倪光辉 发布时间:2016-3-11 9:56:35 |
3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当习近平来到会场时,3名来自藏族、蒙古族、土族的人大代表向总书记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表达青海各族人民对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敬意。总书记请他们转达对各族人民的祝福。会上,8位代表先后围绕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坚持绿色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坚持精准扶贫脱贫等问题发表意见。习近平认真听取和记录,不时发问并同大家交流,最后作了重要讲话。
代表们纷纷表示,近距离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当面向总书记献哈达,心情非常激动。会后,三位向总书记献哈达的代表向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讲述人:王玉虎代表,藏族,青海省供销联社主任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总书记讲的这席话,真的如同一江清水流进了我的心里!”会后,王玉虎激动地告诉记者。
现为青海省供销联社主任的他,曾是玉树藏族自治州州长。会上总书记关心地询问青海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情况,让他备感亲切。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受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发生大面积持续退化。2005年,国务院批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这些年经过一期工程的努力,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初步改善。
“我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了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行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这些都和青海三江源的生态保护紧密相关。”王玉虎说。
近年来,青海推进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启动实施了教育、就业、生态公益岗位等多项生态补偿政策。“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困难。生态补偿应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持续给力。”王玉虎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建立持久稳定的生态补偿机制,将水资源、湿地等纳入补偿范围,激发生态保护的动力,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问题。
扎扎实实推进民族地区发展
讲述人:诺卫星代表,蒙古族,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主任
要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书记的这些话,诺卫星听得格外仔细。
诺卫星有两个身份: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长、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民族地区怎么发展,他确有“切肤之感”。他坦承,海西也走过弯路,实践证明,即便坐拥“聚宝盆”,也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依靠柴达木盆地富集的资源,海西州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从而实现了10年左右的高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了盐湖化工、新能源等七大特色产业体系。“然而,海西州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业链条偏重偏短,绝大多数产品仍为资源性的初级产品,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一旦资源性产品市场需求萎缩,全州经济立刻受到严重影响,抗风险能力极弱。再加上柴达木地区生态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诺卫星说。
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区——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的掌门人,诺卫星认为自己找到了答案:“必须从过去的速度型情结中挣脱出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树立生态第一的理念,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增长。”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正向增速提质阶段迈进。“借力‘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海西州就一定能在经济新常态下找到发展新动力!”诺卫星说。2016年,海西州将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从结构调整中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
讲述人:何峰代表,土族,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总书记,您好!我是全国唯一的土族代表。”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何峰第三个给总书记献哈达。
他告诉记者,会后总书记和代表们握手时,还专门向他询问土族的状况。听到总书记说去过土族地区,何峰心里非常高兴。何峰介绍,土族目前共有20多万人口,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及民和、大通两个回族土族自治县,“总书记很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
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总书记强调的这些话,说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心坎上。何峰介绍,青海民族大学的前身——青海省青年干部培训班于1949年正式成立,是青藏高原第一个现代教育机构和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1956年定名为青海民族学院。改革开放以后,青海民族学院逐步形成了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基地、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基地,以及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
“现在民族地区学校的硬件已经非常好了,关键是师资力量等软件还需进一步加强。”何峰介绍,青海民族大学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要去边远的藏区从事教育工作。学校是青海藏汉双语师资培训基地,也是青海高校民族预科基地。
何峰建议国家加大对民族预科教育的支持力度:“这样既解决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升学率,也解决了高考升学质量的问题,从而促进教育公平,从根本上扶贫扶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