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 中国边贸联合会主管主办 [ 设为首页 ] [ 收藏本站 ]

全国科普日:让每个公民成为“科学人”

作者:记者 宋丽云 魏艳 张希 发布时间:2017-9-17 21:20:48
    中国华人商务网消息,每年9月的第3个公休日,是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的日子。据中国科协公布的数字显示,自2004年首次举办以来,14年间,全国各地各部门累计举办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6万多次,参与公众超过11亿人次,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参与面最广的科普活动。

   “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是2017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的主题。主办单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的科普活动,重点开展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和全国科普日系列联合行动。其中,仅北京主场的科普活动就超过200项。

    终结者行动:将朋友圈谣言一网打尽

    吃柿子喝酸奶中毒致死?方便面食用后32小时不消化?坐月子不能洗头洗澡?以上这些科学谣言是否也曾经困扰过你?

     深受“朋友圈科普”所害的王辰是一名外企公司的白领,年逾60的父母经常通过微信把各种毫无根据的科学谣言发给他,还千叮万嘱地让他遵守照做。“我都和他们说了这些都是假的,可他们就是不信,我也没办法。”

    15日一大早王辰就带着父母一同到奥林匹克广场(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B展区)来参加科普日活动。全长100米的宣教长廊、近200块的展板将近几年刷爆朋友圈的科学谣言“一网打尽”,让他和父母不禁驻足。

    “我要把这些展板都用手机拍下来,回去做成一个相册,分享到微信群里,让朋友们都看到。”王辰的父亲说。

     王辰在一旁打趣:“这次相信是假的了吧?”

     “权威的当然就相信了。”说罢,王父还用手机扫码加入了“科学谣言终结者行动”,成为了科普志愿者队伍的一员。



     军迷福利:到科技馆体验置身战场实感

     北京市育英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小田是个不折不扣的军迷,这次是专程跟爷爷一起来中国科技馆(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A展区)看国防专题展的。

    小田告诉记者,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国防科技展厅的VR坦克作战体验。“戴上眼镜,坐在那个特制的椅子上,就像真的在开坦克一样,还可以用摇杆选择自己喜欢的坦克。”

    听了小田的推荐,记者也决定亲自尝试一下。戴上VR头盔,眼前立刻出现了野外坦克大战的画面。体验者需要手脚配合,操纵坦克前进的方向,躲避树木、石头的阻碍以及敌人的炮弹攻击,同时还要瞄准、发射炮弹来攻打敌人。伴随着画面,耳机里传来的特效声也让体验者有置身战场中的现场感,效果十分震撼。

     据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首次举办国防科技专题展。展览设有海、陆、空作战区域,将战争演习分解成具体的模块化任务,引导参观者灵活完成各项作战任务。同时,展览还结合VR虚拟技术以及移动端的AR 互动设备等,加强公众的互动体验,在完成的过程中,让公众了解作战流程以及每项任务涉及的具体科技装备与技术,达到科普的目的。

     展厅中一个占地约10平方米的联合作战态势沙盘同样引人注目。据了解,该沙盘是一个立体感知的体系,在太空当中布置卫星数据交换体系、在空中布置预警机、在陆地上布置陆基战预警雷达、在海面上布置驱逐舰、水下布置核潜艇、以此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立体感知,展现了我国军事科技领域的高精尖技术水平。

    “刚才我没发挥好,这次我掌握技巧了。”记者离开时,小田正拉着爷爷重新排队,想要再体验一次。

     科学教育:让特殊孩子的世界变得不同

     和其他展台的人声此起彼伏相比,中国科技馆二层一个靠近电梯的展台略显安静,两个身着校服的中学生正在熟练地演示着他们自己设计创意并参与制作的自动擦楼梯扶手机器人和自动叠衣服机器人。

     他们是来自北京启喑实验学校的听障孩子郭佳宁和方世希。

    “他们俩今年都是17岁,学机器人发明只有4年的时间,但这些已经是他们参与设计和制作的第六、七个作品了。”指导老师刘喆告诉记者,此前二人曾连续三次获得北京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工程挑战赛一等奖,今年是第一年带着作品来参加全国科普日,目的就是想为更多的公众展示,在增强自己自信心的同时激发更多的残疾儿童能热爱科学、学习科学。

     据刘老师介绍,当前大部分特殊学校在科学教育领域十分薄弱,“除了一些基础课,有些学校连物理化学都很少学,更别说科技课了。”北京启喑实验学校作为全国首个开设科学课、组建科学兴趣小组、让残疾孩子和正常孩子同场竞技的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创新,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残疾孩子,特别是听障孩子在学习编程、机械结构等知识的时候非常困难,因此这4年来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很多尝试,把知识通过画面和演示教授给孩子们,便于他们理解消化。”下一步学校计划把这些方法归纳总结,推广给更多的特殊学校,增强残疾孩子技能,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

     谈及自己学习机器人发明后的变化,郭佳宁通过刘老师告诉记者,最大的改变就是更自信了,“以前总是很被动,总在想别人为我做什么,现在变成我能为你们做什么,为社会做什么。”


      中国科协全方位推动:好的科普要走进千家万户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如何使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变得更好玩、更有趣?是科技组织和从事科普工作、科普创作的人一直在思考的课题。

     作为全国科普日的主办单位,近年来,中国科协不断探索和推进科普信息化的各项工作,联手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打造的“科普中国”品牌深入人心,渐渐形成了全民科普的良好氛围,使得科普高手在民间遍地开花。

     “达医晓护”、“熊猫医学科普”等微信公众号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运维这些公众号的人往往源自基层的科研人员。骨科医生王韬创办的“达医晓护”自开办以来,在近10个月完成原创科普图文与视频200余篇(部),参与撰文的医学专家超过50位,总阅读量达到1700万。“熊猫医学科普”微信公众号是由北京天坛医院医生、博士生导师缪中荣教授带领着一群科普“爱好者”共同创办的,他们用漫画传递简单、权威的医学。目前,这些微信公众号累计有20余万用户,在PC端累积了6000多万阅读量。

      据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介绍,2017年,“科普中国”品牌将聚焦移动端、全方位推动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以科普信息员为核心,建立基于APP、微信等传播的大社群科普传播圈,“让更多的老百姓看到,让好的科普内容进入千家万户。”

编辑:罗成
 
·全国科普日:让每个公民成为“科
·罗盛午简介
·中国联通混改相关事项 已获国资
·国内三大比特币交易平台宣布将停
·2017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天
·习近平向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
·新加坡海域一挖沙船与油轮相撞颠
·周强推动中华司法文明不断发展进
·8月各地查处62起侵害群众利益
·台风橙色预警:受"杜苏芮"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