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人商务网消息,为期四天的2017北京(国际)文创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文交会”)上周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落幕,来自全国各地300余家参展商携数万件文创产品亮相。展场里,最为抢眼的当属文创与非遗嫁接,曾经被视作“土气”的非遗通过为文创新品注入文化底蕴,促成后者振翅高飞。
本次文交会不仅囊括传统文化精品陶瓷、雕刻工艺、刺绣工艺、丝绸印染、唐卡、漆器、金属工艺、书画艺术品等全国各大博物馆、美术馆馆藏品及衍生品,还有竹木工艺、文房四宝、文玩、沉香、古典家具、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以及包括现代时尚家居饰品、创意家具和独立设计师、原创作品。
展会吸引了包括政府机构、博物馆、美术院校、文化基金、老字号等60多个团体、300多家企业参与。有意思的是,他们多数都推出主打非遗的文创作品。
来自贵州丹寨县扬武乡排侧贵村寨的“苗族蜡染技艺”非遗传承人王阿板,带着好几位年逾六旬的阿婆向年轻人展示蜡染的窍门。看到不少人排队购买经过时尚加工后的蜡染布料,老人们咧嘴笑了。江苏扬州广电集团展团是来京参展团中规模较大的一家,占地近300平方米的展区内,集纳了13家文创企业,漆器、古琴、苏绣等非遗产品组成人气极高的“扬州好礼”。在一家名为“台湾回流壶”的展台前,来自台湾的夫妻俩摆出数百件造型各异的陶瓷作品。“它们都是早些年流传到台湾去的,如今又‘回家’了。”这对夫妻介绍,他们每年都会来京参加文化、旅游类展会,“因为这边机会要多得多。”
这些主打非遗的产品还大多融入了时尚和科技元素。诸如天津展区的非遗项目“葫芦制作技艺”,内核依然是葫芦,可外形雕刻就借用了时下年轻人喜好的二次元场景,还可以借助声光电做展演。“‘非遗’是老祖宗留下的绝活儿,沉淀了太多民间智慧,它的加入为文创产品增添了历史温度和文化厚度。”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很看好它们“在一起”的前景。
此外,开幕当天就签约喜讯不断。北京市文物局与中华版权代理中心签约,宣布北京文博衍生品创新孵化中心正式成立。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发布了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平台,今后将运用大数据系统整合营销渠道,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产品的市场流通和精准定位的功能。2017京津冀“文创+”北京站活动也宣布启动,未来将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展示及研讨会、培训等系列活动,服务于京津冀三地的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本次文交会也是第五届北京惠民消费季的重要板块核心内容之一。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自2013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累计吸引消费者1.91亿人次,实现直接消费金额427亿元,成为我市培养文化消费理念、引领文化消费意愿、激励文化消费行为、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