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韶兴 发布时间:2018-11-25 12:55:03 |
【“四个讲清楚”】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通,是一场极其深刻的政治文化革命,既属于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的政治哲学范畴,也属于中国共产党改造世界的政治科学范畴。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发展,经历了以政治革命为核心内容、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要任务和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价值取向的不同发展阶段。百年以来,它以最深层次的价值追求、最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最显著的实践成效,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赢得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同时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中国贡献。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融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
历史场景是政治文化变迁的逻辑起点,历史主题是政治文化构建的核心支撑。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基本场景是民族丧失独立、国家积弱积贫、社会民不聊生。极端历史境遇生成的历史主题,是通过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新的目标追求、发展道路产生了对新的思想理论的迫切需求。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价值融通,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和价值引导。这一深刻的思想文化革命,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科学属性和优秀品格,发展于中国社会现代化变革的宏阔实践,成就于尊重历史、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实践者和发展创新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发扬光大者,自觉肩负起了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融通的历史责任。民主革命时期,围绕夺取革命胜利的总要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内容体系、理论精髓以及话语表达,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价值互化与升华的生动体现。改革开放时期,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邓小平在倡导“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文化的同时,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要有清醒的认识。江泽民认为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会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进而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深刻影响。胡锦涛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通的时代性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的深刻论述,以及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的实践推进,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通的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通的内在机理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通的内在机理中,马克思主义是“价值融通”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价值融通”的根基,中国共产党是“价值融通”的主导力量。三者的有机统一与优化发展,是现实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通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精神品格和价值取向。
固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产生于不同历史条件的两种思想文化体系。但它们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等根本问题的探讨在内涵上有诸多相似、相近、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讲,它们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类”属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和开放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包容发展的可贵品格以及二者之间价值内涵的互补性,是其价值得以融通的前提条件与契合点。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整体地、辩证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能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性与世界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价值融通的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归宿的相通性经由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实践化合”与品质再造,成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思想内涵和理论表达。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丢掉了马克思主义就丧失了共产党的政治属性。同时,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融通,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通的历史逻辑。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通的推进机制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有机整体。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融通,要在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道义力量和时代价值,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赢得发展。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形态,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历史和所属阶级的意识形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国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这意味着,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融通,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同时,对那些包含有合理因素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也要立足时代和现实需要,在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伟大实践中经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三,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通,离不开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就是要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由此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通的新境界。
(作者:王韶兴,系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