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赛鼓
赛牛皮鼓、吃门板饭、舞香火龙,一场特殊的“起春节”正月十二在湖南宜章县莽山瑶族乡举行,当地民众欢聚一堂健身娱乐、竞技交流、祈福送福,相互提醒要准备新年的春耕备耕了。
起春节,是当地瑶族旧时每年举行刀耕火种、开山辟岭的春耕纪念日,意在催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歌会、赛鼓、舞龙等活动,热闹喜庆。起春节之后,人们纷纷开始新一年的劳作。
当天上午,在该县钟家村和西岭村之间的乐水河两岸,身强力壮的鼓手们抡起手中的单面“牛皮鼓”,不断向对方发出挑战,鼓声擂动,震耳欲聋,响彻云霄,西面八方赶来的观众站在河边的田野上为各自鼓队齐声呐喊,嘹亮的呐喊声、鼓声一浪盖过一浪。莽山瑶族赛鼓活动源于明清时期,起初只是农民敲打竹竿发出声响来驱赶偷食庄稼的野兽,后来渐渐演变成击鼓、村与村之间的节日比赛。
赛鼓之后,就到了瑶乡人的门板饭时间。门板饭顾名思义,是在门板上摆上酒、菜而成的宴席。当地人介绍,过去的山寨难得有十户以上人家,如果有上百人的喜事用餐,把每家每户的桌子全部借过来也不够,只好卸门板当饭桌,架在长条凳上,谓之门板饭。
现在瑶乡经济发展了,再也不用卸门板当饭桌,但门板饭的习俗得以保存流传。每到“起春节”,当地人聚在一起吃门板饭,摆上竹筒酒杯、大块团子肉等,男男女女唱起瑶家敬酒歌轮番敬酒,欢庆节日。
天色渐渐暗下来,各家各户就带着香出门了,等待观看舞香火龙。吉时一到,密集的唢呐声、鼓点声响彻村庄田野。一条9拱、约18米长的火龙,身上插满了数千根香。随着火龙腾空舞动,天空一片星星点点,火红一片。舞龙队举着香火龙舞过田野之后,还要进入祠堂祭拜祖先,避邪祈福,最后再焚龙下河、送之东海。
赛鼓第六代传承人及香火龙队传人邓顺斌说,赛鼓、舞香火龙的传统技艺代代相传,昭示兴旺,祈求吉祥。当地政府划拨了文化引导资金挖掘传承莽山瑶族习俗文化,在莽山民族中每年开办培训班,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