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袁昕又带着笔记本、望远镜和相机出来拍鸟了。她是景山公园绿化队的工作人员,更是一名观鸟爱好者,“前不久我还拍到了银喉长尾山鹊、黄腹山鹊,可漂亮了,以前在景山没见过。”
北京景山公园的调研测量显示,今年4月公园对山体道路启动管控措施后,8个月时间里公园生物多样性增长明显,有19棵古树枝条生长长度明显优于往年,黄腹山鹊等稀有鸟类也增加了近10种。
景山公园副园长宋愷坦言,此前由于客流众多,尤其是大量前往万春亭登高俯瞰美景的游客聚集,给景山山体的文物保护和生态环境工作带来不小隐患。
今年4月初,公园对山体的道路启动管控措施,爬山的12条道路限流后仅留上山口、下山口、备用口各一个。公园还根据实时动态数据统计,控制上山游客数量。
“许多市民喜欢来景山,因为我们的古树密、绿地多。为了摸清公园的绿化生态系统,去年春天,在市公园管理中心综合处和科技处的指导下,我们着手进行生态监测和遗产监测,同时结合市属公园近几年的数据,对景山古建基础数据进行了摸底清查。”宋愷介绍,今年山体管控后,监测数据更有了可比性,变化明显。
结合地形要素,公园将山体分为景山南坡,景山北坡,山北侧绿地3大部分,选择8个样地进行群落调查。数据显示,野生草本物种比去年增长了约40%至60%,其中,有一处群落草本层的野生种类分别由7种增至17种,物种丰富度提高近六成。
以古树保护为例。景山公园千年以上古树有上千棵,限流后,公园扩大了生态保护面积,其中富览亭周边、西半月墙管护期间属于全封闭状态,不受干扰,既避免了游客对古树树体的触摸、刻画、悬挂杂物等不文明行为,也不再对古树进行围栏圈养,使得古树获得“解放”。工作人员还通过挖设复壮沟、打孔等方法减少土壤板结的现象,改善古树生长的土壤环境。
山体限流,干扰面积减少了50%,大大增加了涵养面积,不但有效保护了景山山体的自然风貌,还对古建筑病害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记者了解到,公园结合地势、建筑分布,布置22个监测控制点对山体分夏冬两次进行沉降监测。经过对五亭木柱全数进行垂直度测量,木柱偏移情况整体较去年略有改善,尤其是周赏亭,木柱垂直度没有进一步偏移,还略有收敛。
“所有这些限流措施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力求使游客游览更加有序,将游览对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的影响降到最低。”宋愷解释。未来公园也会在做好生态监测工作的同时,考虑开发新的观赏区,为市民赏绿、观鸟提供新去处。(记者 任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