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11月4日在官网发布的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三季度发现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吸费”等35款不良手机软件,包括百度浏览器、百度手机助手、酷狗音乐盒2014等知名品牌,上述三款软件均“强行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11月5日新华网)
不管人们承不承认,公众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从起床的闹钟提醒,到学习的单词背诵,再到工作的任务指派。与之相应,智能手机也日趋普及,尤其在我国得到迅速“落地”——去年,我国智能手机用户首次超过5亿人,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的功能基本靠软件完成,因而跟智能手机一样,手机软件同样竞争激烈,为抢占市场,各大软件公司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层出不穷的手机软件,满足了人们生活、工作、娱乐、情感等多方需求,给公众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附近有什么好吃的餐馆,高铁飞机余票多少价格几何,最新最热的新闻资讯,都可通过手机软件找到答案。
另一方面,泛滥的流氓软件给机主带来诸多伤害。强行捆绑推广其它无关应用软件,恶意吸费,未经用户同意便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等等。一旦被流氓软件“攻陷”,智能手机就不再是“带着体温的媒体”,而是随时可能骗人钱物的“骗子”。从过往新闻报道看,不少手机诈骗,都是通过流氓软件完成。前不久,青岛一IT工程师就因“改号软件”作祟,在40天内被骗上千万。连“懂技术”的人都逃不过流氓软件之殇,更遑论普通的机主。
手机流氓软件侵害了机主利益,扰乱了正当的市场竞争秩序,理应进行清理和责罚。不过,流氓软件一是隐蔽,其安装和运转用户不完全知情;二是强制,并没有得到机主认可;三是持续,一旦安装往往无法正常卸载和删除。这种未经许可、悄悄进行、赖死不走的软件,即便是工信部问责督办,依然屡禁不绝。譬如,工信部在今年二季度就曾通告80款问题软件,并进行责任追究,然而三季度的技术检测中,再度发现35款不良手机软件。流氓软件之“流氓”,可见一斑。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禁止流氓软件“耍流氓”,还须多方着力。一则,加大对流氓软件制造商的惩处力度。仅仅通过工信部的问责、工商部门的督办依然不够,行政问责之于流氓软件的震慑依然不足,应将流氓软件的治理纳入到法律轨道,通过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为软件的“流氓化”划一道清晰红线,必要时可以将其纳入刑法评价体系之内,痛下问责之手,不给流氓软件喘息的空间。二则,呼唤互联网企业扭转畸形生存之道。在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初期,芜杂的软件市场上,强行捆绑虽不合理,但客观上带来了开疆拓土之效,可随着恶意吸费、个人信息泄露等违法行为频现,互联网企业应尽快转身,通过提升产品,用更贴心的设计、更完善的质量和更走心的服务,健康地赢得市场和用户。
流氓软件关乎每一个手机用户的人身与财产安全,理应大力整顿。加重责罚,重塑健康的手机软件市场,方能还公众以安全的手机网络环境,“互联网+”也才能真正惠及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