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4月20日电 ,号称“菌中元宝”、娇贵难侍候的羊肚菌,被湖南隆回农民大面积种养成功。20日,在湖南邵阳隆回县小沙江镇的种植大棚里,村民肖铁文正小心翼翼地收获菌菇,满心欢喜地说:“今年的羊肚菌,长势很好,可以丰收咯!”
小沙江镇羊肚菌人工规模化栽培示范基地,是湖南大学与隆回县定点扶贫项目之一,基地2000多平方米的种植大棚中,羊肚菌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年产量预计超过1000斤,成为湖南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最稳定的羊肚菌栽培基地。
“这羊肚菌,别看它小,可娇贵呢!”肖铁文介绍,羊肚菌一年一季,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耐寒不耐热,喜潮不喜雨。温度如果超过30摄氏度,它会被晒死;下雨超过三天,它就会烂根,非常难养。
羊肚菌“难伺候”,一般野生生长于云贵川一带,国内人工栽培很少,国外更是空白,但却是极珍贵的“菌中珍品”。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查看羊肚菌生长情况。 胡品 摄 羊肚菌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属高级营养滋补品,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能。目前市场价一直稳定在每公斤400—500元。
2008年,隆回小沙江农民在金银花树下发现生长此菌后,该县有关部门便支持小沙江镇肖铁文进行接种培育和人工栽培实验研究。
为此,肖铁文开辟了约半亩地来种植这个他并不熟悉却异常娇贵的小蘑菇。他说,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植,谁知道,这些灰色的小蘑菇成了他致富增收的“新法宝”:年产量不足百斤,却有两万余元的收入。但肖铁文不敢盲目扩大种植规模,他担心种植带来的风险。
2013年7月,隆回县与湖南大学建立扶贫对接,商议通过发挥湖南大学科研优势,把“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项目作为定点扶贫项目之一,由湖南大学组织有关专家实行持续技术跟踪指导。
帮扶期间,湖南大学生物学院先后数十次组织教师赶赴隆回进行实地调研和技术指导,生物学院朱咏华等教授牵头开展了“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的科学研究,捐建了菌种培养室,赠送了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多层培养架等设备,帮助基地解决了菌种培育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目前,基地的人工规模化栽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湖南大学还帮助筹建“羊肚菌人工栽培农业合作社”,希望通过规范化生产,以示范基地、合作社形式带动发展规模农业和产业集群,辐射带动更多农民围绕“羊肚菌”做好产业发展大文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