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发布时间:2022-2-4 13:04:14 |
深圳新洲村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是这座城市40多年来飞速发展的缩影,同时也是深圳最接地气的一部分。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城中村,现在已经成为一块餐饮企业尝试新模式、新风格的创业热土。
“新洲村可是我们培育餐饮外卖新品的宝地。”一大早,一家外卖餐饮连锁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赫薇就开始在自己的店里忙活起来,几年前,她从北京来到深圳,开始了在餐饮领域的创业,现在,公司已经发展到1000多名员工、年营业额数十亿元的规模。
新洲村的面积只有0.25平方公里,原住村民1300人,而现在,这片小小的区域生活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六七万人,这里的商户有80%像赫薇一样从事着餐饮业。
打造中国餐饮“创新村”
500多岁的新洲村,在深圳市福田区沙头圩南约1公里处,因被先建的石厦、沙嘴和沙尾三个村庄围绕,形似小洲而得名,由北村、中心村、南村和祠堂村四个自然村组成。
在“老深圳”的印象中,密集的“农民房”和相对便宜的房租给了初来深圳的年轻人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城中村藏着无数人的深圳梦,临近福田CBD、人气聚集也带旺了此处的餐饮业。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了。”每到中午饭点,饭戒新洲店就会收到周边写字楼外卖订单的“密集轰炸”,但90后老板吴万章却总是显得气定神闲。他的秘密武器之一是后厨里的智能滚筒炒菜机与单份菜炒菜机器可以随时高速运转,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运营管理等方式,实现8分钟出餐,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现炒菜套餐,足以应付每天中午的订单高峰。
“店面虽小,占地只有50平米,但营业额却不少。”吴万章自豪地说,现在小店每天的流水基本超过1.1万元,一年有近400万的营业额。其中,线上交易占到总营收的80%左右。
来自美团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新洲村区域的线上商户数量已达606家;2021年上半年,新洲村区域的外卖单量达423万单,远远超出深圳商圈平均单量的282万单;2021年10月,新洲村区域有7家门店月外卖订单量突破一万单。因此,新洲村被外界称为24小时不熄火的“城市后厨”。
深圳将创新融入城市的血脉中,颠覆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在改变餐饮经营业态。
指着餐桌上的一盘“豆角茄条”,赫薇讲出了自己成功的秘诀。“菜品都是我们在新洲村里研发出来,把口味定型,把食材的选品和加工工艺标准化,我们在陕西石泉县的食品工厂会按此生产半成品的‘预制菜’,然后发往全国的5000家加盟连锁店完成最后一道‘炒菜’工序。”她说。
从2018年起,赫薇和团队就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采用“基地+农户+合作社+深加工+市场流通”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长期固定收购当地长茄子,既保证了全国餐馆食材的来源,也为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农户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石泉县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员刘维学介绍:“原来农民种玉米一亩地的收入仅为1000多元,现在一亩茄子的收入增加到6000元。”同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当地农民还建起了种植大棚,延长了收成期,增加了收入,很多人因此改善了家庭生活。
对于外卖小哥而言,也同样干劲十足。由于新洲村距离商务写字楼较近,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送出更多的外卖,可以获得相对多的收入。因此,外卖小哥们非常乐意接受新洲村的订单。“单子多,距离近,只要愿意跑,相比其他地方,收入会相对增加不少。”美团外卖小哥小陈说。
探索共同富裕之路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新洲村便顺应时代大势,积极响应政府征地号召,大部分农耕地贡献给了城市化建设,村民们也由“种田”改为“种楼”,大力发展房产物业出租经济。
1999年开始,新洲村开始旧村改造,对辖区内的居民住房、生活水电供应、道路设施等进行全面更新改造,完善社区内居民生活环境。此外,还兴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敬老院、文化广场等,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已蔚然成型。
近十年以来,新洲村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代代的“新洲村人”在这里演绎着他们自己的故事:一些餐饮企业聚集于此,在这里尝试新模式、新风格。
春江油鸡饭的老板李春林,是一位85后创业者,曾做过几年餐饮供应链业务,积累了不少餐饮行业经验。听说新洲村外卖单量大,他便选择到新洲村进行创业,租下一间月租5500元的店面。经营两个月之后,他通过美团线上经营数据快速捕捉到消费者口味需求,果断调整产品组合,加入海南鸡饭和冬阴功汤等单价相对较高、又符合年轻人饮食潮流的产品,结果效益大为改观。现在每月在美团平台上订单达7000单左右,月营业额近20万。“在一年的时间内,我们吸引了4家门店加盟。”李春林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三十多岁的外卖餐饮店老板不断开发出新的菜品,四十来岁的中年夫妻把连锁店开到了国内更多城市,二十多岁的店员、外卖小哥在忙碌打拼……
其实,类似于新洲这样的城中村,在深圳还有不少。如今的深圳,从人口只有几万人的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超千万人口的 “智慧化”国际大都市;从不到3亿元的GDP,一跃成如今GDP突破3万亿。可以说,在深圳的发展历程中,这些城中村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这一段日新月异的变化历程,甚至被英国《经济学人》评价为:“在全世界超过4000个的经济特区中,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但务实勤勉的深圳人,却常以“小渔村”调侃这座都市。其实,这里暗含了一个隐喻——“小渔村”就是城中村。多年来,城中村是很多外来打工者落脚的第一站,低廉的生活成本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而这正是“深圳奇迹”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石。
如今,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高附加值、绿色、低能耗,正在成为深圳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尤其是数字经济的崛起,为深圳注入了发展新活力,也给新洲村带来了诸多变化。当异乡客们再度涌入新洲村时,纷纷将餐饮业作为共同的选择。商家在新洲村率先落地模式样本,通过互联网平台测试产品,然后全国复制,从生产到生活,从致富到口福,新洲村正成为了这个循环的一个重要的节点。从餐厅服务员,到商家,再到外卖小哥,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长茄子种植户,不同人都因为新洲村的兴旺发达而各自获得了更高的收入,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新时代的共富故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