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7-3-30 12:28:20 |
MPA大考来临。刚刚过去的一周会被 银行 的交易员铭记:连续几天大银行拒绝拆出资金,小银行借不到钱,部分交易员天天“跪求”资金。一些中小银行的投资类资产规模超过信贷,资金面稍有变动,投资类资产就会大幅波动。
MPA“大考”来临, 银行业 考核指标全面更新。
突如其来的变化“撞懵”了两类人:分行信贷员和总行金融市场部交易员。以往到月末、季末考核时点,信贷员的压力最大,他们要使出浑身解数拉存款。如今,他们考虑的不再是拉存款完成考核任务,更要核算存款成本,不能让EVA(经济增加值)为负。金融市场部交易员则代替信贷员背负了月末考核重压,在银行间市场“跪求”资金“救急”。
事实上,一些中小银行的投资类资产已超过信贷规模,市场资金面稍有变动,建立在杠杆之上的“投资类”资产就会出现大幅波动,进而牵动整个金融市场。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已经从贷款的信用风险转变为金融市场风险。
借钱难难借钱
刚刚过去的一周会被各家银行的交易员永远铭记:连续几天大行拒绝拆出资金,小银行借不到钱“无米下锅”,大部分交易员天天“跪求”资金,银行间市场违约几成常态。
“今天地铁上班,无意瞄到身边小妹在发信息。一早各种哥哥各种总、各种娇羞表情包……‘今天能接回吗’、‘今天出隔夜吗’,实在不容易啊!而且联系人里还有几个熟悉的名字……”3月21日一大早,在某大型期货公司上班的小刘在自己公司的微信群里贴出了上面这段话,引来众多同事回复。
像段子一样的真人真事就这样在金融圈上演着。而在该人士感慨“钱难借”的时候,离3月31日的月末、季末还有十多天。资金之紧张,可见一斑。
银行间资金紧缺的情况传导到期货公司,这是近几年才有的情况。
小刘介绍,因为有公募基金、券商等投资他所在的期货公司的资管产品,或者通过期货公司进行 国债 期货投资,这几年金融机构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开了。当公募基金的上家,比如商业银行要求赎回产品的时候,公募基金自然就会要求下家,比如期货公司还钱。
“我们公司的自营资金也投资一部分 贵金属 ,也和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有比较直接的联系了。”小刘解释。
就在小刘刷爆微信圈的前一天,3月20日,银行间市场违约“一大堆”。
某农商行交易员反映,当天心力交瘁,“第一次被违约!真的是难以接受。上家不给钱,人家也就不能给我钱,也不是恶意违约,领导就说算了,我赶紧走线下平了我的红字。”该交易员一脸沮丧。
值得庆幸的是,上周银行间市场资金极端紧张的情况并未延续到3月27日,目前市场已基本平稳。
某城商行支行长分析,因为各家银行都对今年开始实施的宏观审慎评估(MPA)预期充分,所以都把资金握在自己手上不肯出借,因此上周资金面非常紧张。本周是真正的考点来临,但由于应对充分,资金面反倒不像上周那么紧了。
据介绍,交易员根据其所在机构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大行自营、大行理财部门,小银行自营、小银行理财部门,券商自营、券商资管部门等。大行自营部门相对“舒服”,是大金主,一般只借出资金,不出钱市场资金就紧;小银行自营部门交易效率非常高,平时比较“舒服”,小银行理财部门借钱、出钱价格波动大,特别紧张的时候,因为行内有 利率上限限制,比较难借到钱。
MPA考核超预期
某大型国有银行相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银行间市场月末、季末资金紧张很正常。
“不说高深的东西,就说如果要比去年稍紧一些的话,肯定是一季度执行最紧,然后再根据情况看是不是慢慢放松。这是管理正道,从紧变松容易,反之就难了。只有前面紧了,后面才有放松的空间。前面一下子松了,后面怎么管?更麻烦的是,监管部门的作为会被市场所猜测。”该人士认为,随着经济走势的变化,对银行的监管也会做相应调整。
华创证券首席债券 分析师屈庆称,与过去相比,导致此次季末资金面紧张的边际变化因素就是MPA考核从严。此前曾有观点认为这次MPA考核的严厉程度不会像市场预期的那么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显然一季度MPA考核的压力不仅不会弱于之前的市场预期,甚至可能比此前预期的更为严格。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根据我们近期与银行的交流,除五大行外的大部分商业银行均反馈MPA考核压力很大,MPA考核对资金面和债市的扰动恐怕才刚刚开始。”屈庆指出。
他认为,从上周开始逐渐趋紧的资金面无疑反映商业银行为应对MPA考核压力所作的种种准备,考核压力不大的银行已经开始提高备付,减少资金融出;而考核压力大的银行仍在想方设法融入跨季资金以缓和指标压力。因此回购市场银行机构对资金的需求量要远远大于非银机构,同业存单的发行 利率仍在进一步上行。
屈庆表示,短期来看,这一状况在未来两周可能会成为常态。虽然央行确实有可能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以平抑资金面的过度波动,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但在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之下,央行即使要真的稳定资金面,也只可能采取精准滴灌的方式来缓和系统重要机构的流动性压力,而不会用大水漫灌式的宽松为机构的无序扩张买单。
“我们依然强调,在季末时点尚未度过之前,资金面紧张的趋势大概率仍将持续,对资金面仍需保持高度警惕。”屈庆强调。
不再追求贷款规模
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员不同,银行信贷员月末、季末考核的压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但是左右为难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信贷员吴珂(化名)过完年跳槽到现在这家资产规模是原来银行5倍的城商行。“除了钢铁、水泥、有色、金融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我不做,其他行业都做。”吴珂介绍,“但规模不是我们现在首要考虑的,利润才是第一位的,而且不能有坏账。”
自从2014年9月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后,银行信贷员月末、季末拉存款的时点压力就变成了日均压力。
吴珂对这些规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银行的营销费越来越难赚了。“以前存款是有营销费用的。现在都是讲日均考核,存款成本还要和EVA(经济增加值)挂钩。要是拉来高成本的存款,可能KPI(业绩考核)是完成了,但EVA是负的,还得倒扣钱啊。”吴珂深切地体会到,人脉营销总会变成产品和服务营销。“人家给你几天的存款还容易,给你一年的存款怎么可能呢。”
而且,现在银行的贷款业务几乎每一笔都要银行员工“背书”。如果一笔贷款业务确定为次级、可疑或者损失等,会一层一层追查,经手人都可能要承担责任,影响绩效考核。
“这个是我最担心的,而不是要把业务做多大。”吴珂实话实说。他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新客户拓展问题。
吴珂说,去年和今年前两个月,他的很多贷款都放给了资质好的 房地产 开发企业。但现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在进行 房地产 调控。“我们行也在压缩这一块业务。我是负责对公业务的,现在除了房地产企业,其它盈利情况好的企业还真不多。”吴珂也犯愁,“小企业我们还是不太敢放,大企业的议价能力又太强,给的利息太低,没法做。”
实际上,不再一味追求贷款规模已经是银行业的共识。
某大型国有银行的相关人士分析,他所在银行2016年净利息收益率大约为2.18%,比上一年下降了3个基点。而每降1个基点,就相应减少20亿元的利润,利差收窄压力大。与此同时,银行负债端成本在上升,定期存款上浮1.3%,活期也有上升;贷款资产收益率却在下降。因此,该行对贷款从以前的增量管理,即每年增加8000万到1万亿的信贷规模,转向实行全口径的流量管理,特别是抓好定价管理,包括存款定价、贷款定价等。
警惕信用风险转向
银行交易员业务量大增和信贷员放慢信贷投放,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小银行不像大行那样方便从央妈那里拿“钱”,又拉不到太多存款,于是很多中小银行开始大量发行同业存单等,快速扩大负债。但小地方哪有那么多贷款需求,于是又把从大行买来的钱拿去投资理财、非标、债券等赚利差,拆短借长,扩大自身杠杆。
从2016年中报开始,几乎所有上市银行的投资类资产比重均出现上升,中小银行投资类资产增加尤为明显。其中, 锦州银行 、 南京银行 等城商行的投资类资产占生息资产比重超过50%。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近期发布的《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7)》指出,需要高度关注金融市场风险。由于信贷需求不足,目前银行的资产配置中,投资类资产占比已经超过贷款,在一些中小银行,投资类资产甚至远远超过信贷规模。这意味着,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已经从贷款的信用风险转变为金融市场风险。
激进的小行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大,有些贷款规模仅几百亿的小行,甚至把资产做到上千亿。但建立在杠杆之上的“资产”,只要一遇风吹草动,比如市场资金面紧张,恐慌情绪导致基金赎回,中小行和非银机构就会手忙脚乱,补仓的、求钱的,都“感觉”钱荒了。但实际上,整体流动性未必真的那么紧张。于是,造成一个尴尬现象:流动性宽松,就是资产荒;流动性紧张,就是钱荒。
去年8月以来国内银行间市场和信贷市场明显收紧。虽然通胀预期和美国利率上升是重要因素,但监管部门降低金融杠杆,加强理财产品和整个资管行业监管也起了重要作用。虽然限制影子信贷快速扩张和控制中期金融风险需要加强资管行业监管,但这些措施或许也会增加短期流动性和信用意外紧缩的风险。
瑞银 研究报告指出,监管趋紧可能加大今年发生信用事件的风险。由于金融机构间流动性趋紧以及市场利率的上升,部分银行-非银融资链条和影子信贷的消解可能并不会像预想的那样顺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