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 中国边贸联合会主管主办 [ 设为首页 ] [ 收藏本站 ]

防范23种因素不得癌

作者:李 迪 发布时间:2019-2-22 9:21:49
    受访专家: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 陈万青

  当人们谈起“癌症”,往往心生恐惧和无奈。加之周围患癌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害怕它有一天会找上自己,但又不知如何有效预防。近日,国家癌症中心连续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两篇研究论文,或许有助大众正确认识我国癌症的发病趋势,缓解对患癌的焦虑。

  我国癌症流行现状

  最新一期的《中华肿瘤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的研究。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以全国368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数据为基础,估算出我国癌症的流行现况,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发病率死亡率持续上升。2015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数约为392.9万例,发病率为285.83/10万,癌症死亡例数约为233.8万例,死亡率为170.05/10万。与历史数据相比,癌症负担呈持续上升态势,且近十多年来,癌症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城乡差异逐渐减小。2015年,城市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304.96/10万、172.61/10万)均略高于农村 (261.4/10万、166.79/10万),但城乡差异正逐渐减小,这可能与吸烟、慢性感染、饮食习惯、空气污染等癌症危险因素的城乡差异缩小有关。不过,农村医疗资源不足,诊治水平较差,居民防癌意识相对薄弱,需引起重视。

  男女易患癌种不太一样。按发病人数多少排序,前十位癌症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瘤、胰腺癌,约占总数的76.7%。男性癌症发病率(305.47/10万)相对女性(265.21/10万)较高,且“癌谱”构成差异较大。男性发病首位为肺癌,后面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女性发病首位是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等紧随其后。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甲状腺癌增幅较大,在女性癌谱中发病位居第4;男性前列腺癌上升趋势明显,位居男性发病第6,这两种癌是未来肿瘤防控的重点。

  40岁后发病率快速升高。癌症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开始快速升高,发病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达到高峰。不同癌症的年龄分布有些差异。女性乳腺癌发病从30岁左右开始上升,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则从60岁左右才开始上升。因此,应针对不同癌症发病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生存率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我国癌症生存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十年前相比,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癌谱和发达国家存在差异。我国高发癌是预后较差的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欧美发达国家则是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预后较好的肿瘤高发。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预后较好肿瘤的5年生存率,比如乳腺癌(82%)、甲状腺癌(84.3%)和前列腺癌(66.4%),仍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美国的数字依次为90.9%、98%和99.5%。差距的根源在于,我国癌症患者早诊早治率低、晚期病例临床诊治不规范。因此,扩大癌症筛查覆盖面、促进肿瘤诊治规范化,是我国亟需发力解决的两个问题。

  研究人员表示,据全球癌症负担估计结果,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的23.7%和30.2%;在全球185个国家或地区中,中国癌症发病、死亡情况位居中等偏上水平,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发病和死亡约占全球的一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的累加,癌症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致癌因素最新研究

  对普通人来说,除了了解我国癌症发病情况,如何做好预防似乎更为迫切和需要。日前,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一项研究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该研究共纳入了23种被国际癌症研究署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确定的常见致癌因素,以分析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各个癌种由这些因素导致的癌症负担。23种致癌因素被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行为因素:吸烟、吸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饮食因素:水果、蔬菜、膳食纤维和钙摄入不足,红肉、深加工肉类和盐渍蔬菜食用过多;代谢因素:体重超重、糖尿病;环境因素:PM2.5污染、紫外线辐射;感染因素:感染幽门螺杆菌(HP)、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EB病毒(EBV)、华支睾吸虫、人类疱疹病毒8型。

  结果显示,在20岁及以上成人中,每年有103.6万人死于上述23种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种癌症,占全部20岁及以上癌症死亡人数(约为229万人)的45.2%。换句话说,只要防控好23种致癌因素,中国每年超过100万人可避免死于癌症。具体来说,51.2%的男性癌症死亡和34.9%的女性癌症死亡,可以避免;男性中,超过70%的卡波西肉瘤、鼻咽癌、肛门癌、口咽癌、肝癌、喉癌和肺癌可以避免;女性中,超过70%的卡波西肉瘤、宫颈癌、鼻咽癌、肛门癌和阴道癌可以避免。

  男性和女性的主要致癌因素排序不同。主动吸烟是所有31省男性的首要致癌因素,其次为乙肝病毒感染、水果摄入不足、饮酒和PM2.5暴露;而女性为水果摄入不足、乙肝病毒感染、主动吸烟、体重超重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老年人(尤其是50~54岁男性,65~69岁女性)应格外关注4种行为因素对患癌的影响;30~54岁的人(特别是35~39岁)要重点注意8种感染因素对患癌的影响;50岁之前的男性(尤其是40~44岁),以及50岁之后女性(特别是50~54岁),要防范两种代谢因素对患癌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饮食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患癌的影响逐渐突出。

  陈万青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项研究再次强调外在致癌因素在癌症进展和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癌症负担有望大幅降低。不仅如此,这些致癌因素同时也是许多其他疾病的重要病因,如果防控成功,也将给其他疾病带来正面效果。该研究还明确了不同地区和人群的主要致癌因素,利于各地区有针对性地采取癌症预防措施。

  生活中的防癌策略

  生活中我们如何切实防控好23种常见致癌因素呢?陈万青给出了具体建议。

  戒烟限酒,坚持锻炼。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控烟措施,比如抓紧在烟盒上加入警示图形。抽烟的人要马上戒烟,不抽的人见到烟雾躲得越远越好。饮酒与多种癌密切相关,即便少量饮酒或酒精饮料,都会增加患癌风险,最好不要喝。不得不喝的话,男性每天最多喝啤酒700毫升,或葡萄酒300毫升,或50度白酒70毫升,女性摄入量为男性一半。成年人每周至少做150分钟的适度运动,比如健走,或至少75分钟的剧烈活动,比如中高速度跑步。

  餐餐果蔬,适量吃肉。成年人每天应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果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生物活性物质,利于避免细胞癌变。此外,小米、鲜玉米等谷类,红小豆、绿豆等杂豆,黑芝麻、松子等坚果,也富含膳食纤维。补钙不能少了奶类,豆制品、绿叶菜也是高钙食物。牛肉、猪肉、羊肉等红肉是蛋白质、血红素铁的优质来源,但过量食用会增加患癌风险,每天吃畜禽肉应控制在40~75克之间,适量增加水产品摄入。火腿、腊肠等深加工肉类能不吃就不吃,即使摄入量非常低,患癌风险也会增加。盐渍蔬菜不仅含盐较多,腌制时间不合适还会产生亚硝酸盐,增加患癌风险。

  控制体重,管好血糖。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而超重或肥胖至少诱发12种癌症。体质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是肥胖。控制体重的根本在于管住嘴、迈开腿。一旦发现血糖超标,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糖。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患者必须遵从医嘱,坚持系统、规范的治疗。

  空气清洁,注意防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空气颗粒物(包括PM2.5)列为一级致癌物,这等同于说:目前有足够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和癌症有直接因果关系。政府应加大雾霾治理力度,老百姓可在家里置办一台空气净化器,空气差时外出要戴N95型口罩。此外,还需防室内氡、甲醛、苯等污染,装修应选购环保材料,入住前请专业机构进行环境检测。晒太阳可补充维生素D,但过度暴晒会增加患皮肤癌风险。晒太阳以阳光和煦的上午和下午为宜,避免正午暴晒,酷暑外出时要戴遮阳帽和太阳镜,穿防晒衣。

  接种疫苗,严防病毒。幽门螺杆菌经口对口传播,可诱发胃癌,建议分餐或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并注意碗筷消毒。如果发现感染,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乙肝和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会诱发肝癌。乙肝疫苗是我国一类疫苗,孩子出生时就会接种。没接种过的乙肝高危人群,比如医务人员、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人,应尽快接种。目前,还没有针对丙肝病毒的疫苗,接受过输血、共用过注射器、在不正规场所文眉或拔牙的人,应主动进行丙肝病毒筛查。一旦确定感染,应积极配合治疗,丙肝可以治愈。

  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会削弱免疫系统,诱发肛门癌等多种癌症。没有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共用注射器会增加感染风险。若怀疑有感染风险,应及时检测,感染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

  人乳头瘤病毒包括很多种,高危HPV通常经性接触传播,会诱发宫颈癌等多种癌症。目前,HPV疫苗已在我国上市,属于二类疫苗,建议个人主动接种。两价HPV疫苗适合9~45岁女性,四价适合20~45岁,九价适合16~26岁,价数越高,可防范的HPV类型越多。注射疫苗前不需检查是否感染HPV,只要打就能起到防护作用。

  EB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唾液接触,比如接吻、共用牙刷或杯子。90%以上的人一生中都会感染EB病毒,且多数人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只有小部分人因此患上淋巴瘤和鼻咽癌。目前,没有预防感染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生活中,如发现鼻涕带血,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中耳积液等症状,应及时排查。

  华支睾吸虫主要来自未加工或没煮熟的淡水鱼,会诱发胆管癌。建议别吃淡水鱼生鱼片,把鱼肉煮熟、煮透。

  人类疱疹病毒8型最常通过唾液传播,多数人感染不会有任何症状,但部分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患上卡波西肉瘤。目前,没有疫苗和治疗方法。▲
编辑:罗成
 
·防范23种因素不得癌
·2018年国产手机销量排行 国
·“欢乐春节”庙会在平壤举行
·日本航空自卫队一架F2战斗机坠
·普京:加强中俄合作 积极对接一
·房峰辉被判处无期徒刑
·美军驱逐舰进入黑海 俄军立即派
·美媒曝美驻联合国代表四人选:多
·加总理高级幕僚辞职 对特鲁多是
·南极中山站完成激光雷达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