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 中国边贸联合会主管主办 [ 设为首页 ] [ 收藏本站 ]

今日寒露:寒露惊秋晚 朝看菊渐黄

作者:刘微 发布时间:2021-10-8 15:30:24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寒露。自此,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秋燥明显。我们走过了秋高气爽,迎来了斑斓深秋,天冷夜长。

       寒露寒露 遍地冷露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民间也有谚语,“露水先白而后寒。”较白露时节,因气温更低,清晨之时的露气寒冷,花草树木上的露珠凝结为白茫茫的冰霜,透着深秋的寒气。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自白露起,鸿雁陆续南迁过冬,古人认为,先到为主,后至为宾,晚到的大雁就会被当成宾客;深秋之时,鸟雀不见,海边则出现很多蛤蜊,因贝壳的条纹、颜色与鸟雀相似,古人便认为是鸟雀变的;此外,菊花在寒露时节已遍地盛开。

       俗话说,“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伴着秋风,趁着晴天,忙碌在田野的人们享受着收获的喜悦,华北地区加快了播种小麦的速度,种植棉花的产区正抓紧采收,南方正值生育期的晚稻则需要防范强劲的“寒露风”。

       登高远眺 赏菊看叶

      寒露时节,已至深秋,无论是王安石在《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中所说的“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还是戴察在《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所说的“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都能感受到诗人面对秋末寒凉、草枯叶落的感慨之情。

      不过,虽天气上略有萧瑟之感,但秋景往往美不胜收。在民间,农历九月又称“菊月”,且与重阳节时间相近,邀约亲朋、登高赏菊也是寒露时节的一大“重头戏”。无论是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下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王昌龄在《斋心》中写到的“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都在惬意之中展现了菊花的美。

       除了菊花,登高远眺,观赏红叶也是此时节的一大雅事。正如杜牧在登高望远时诗兴大发,写下的名句所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满山的红叶层林尽染,好一幅五彩斑斓的深秋美景。

       饮菊喝茶 斗蛐秋钓

       进入寒露,全国各地还有着各种应季的饮食习惯、民俗活动。

       因此时秋燥明显,很多地方会选择喝“寒露茶”,即将银耳、川贝、雪梨等食材一起熬煮成汤,不仅味道清甜、唇齿留香,更能养阴防燥、润肺益胃,颇受大家喜爱。

       有些地区还会用菊花加糯米、酒曲,从而酿制成菊花酒,同样达到清热除燥的作用。陶渊明就是菊花酒的爱好者,曾写诗道:“菊花酿酒可延年,两鬓丝丝绕鹤发”,认为菊花酒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俗话说:“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寒露还是吃柿子的好时候。正如陆游诗中所说,“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很多地方的柿子早已挂满枝头。柿子口味甘甜且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有着清热益肺的作用。

       此外,人们认为寒露之时的蛐蛐已经长得威武雄壮,且鸣声激越,极爱打斗,老北京就有着“斗蛐蛐”的民俗。而此时的南方,因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已不见太阳,浮游生物会游到温度较高的浅水区域觅食,此时钓鱼易上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钓边”。

       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寒露之后,天气转寒,要特别注意保暖,保持健康的状态度过秋天。
编辑:罗成
 
·今日寒露:寒露惊秋晚 朝看菊渐
·作家古尔纳获2021年诺贝尔文
·全国高血压日:警惕!这五类人易
·17号台风“狮子山”已生成 海
·交通,为脱贫攻坚夯实基础
·中方在联大一委宣读中俄外长关于
·湖南304家重点零售企业揽金超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9日
·有力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坚持和
·栗战书出席第七届二十国集团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