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简单,使用起来很方便!”在东部战区陆军某工兵旅,参加2018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演练的一名美方军官,用中方液压钳轻松剪断一根圆钢后赞叹道。
这是中美双方参演人员进行装备展示和交流的一幕。14日,中美双方参演人员在开幕式后就地震救援、医疗救护和工程救援等装备进行了展示和交流。交流中,双方不仅熟悉了这些装备的性能和操作方式,更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
在装备展示现场,中医救治医疗箱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些美方参演人员对中医针灸充满了好奇,纷纷等着亲身体验。
“一点也不疼,有点麻麻的,不过感觉很舒服。”第一次体验中医针灸的一名美方女军官兴奋地说道。她还不时“催促”她的战友像她一样,亲身体验一下针灸。现场不时有美方参演人员发出感叹:“太神奇了!”
记者发现,从最初见面时的有些腼腆,到后来双方参演人员主动打招呼和握手,大家在积极的互动和交流中增进了了解。
装备展示和交流结束后,中美双方参演人员还展开了技能交流,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提升了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墙板123cm、水平桁条103cm、应力调整块17cm、夹板17cm……为了方便快速救援,这些被提前测算好的数据全都记录在中方参演官兵衣服左臂的一个小纸条上,它们是木支撑作业过程中的重要“武器”。小小的纸条不仅记录着作业所需的具体数据,更承载着中方参演官兵的辛劳汗水。
“这个方法在地震救援过程中非常有效,中国官兵在团队工作中配合默契,真的很棒!”美方一名参演官兵称赞道。
在中美双方进一步的技能交流中,中方参演官兵也指出了值得向美方学习的地方。
“美方参演人员非常认真,注重细节,态度严谨,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三级军士长孙波说。作为第一次参加中美联演的生命搜救队木支撑组组长,孙波很开心,他非常期待能够在与美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互学互鉴,共同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008年汶川地震后,孙波开始从事抗震救灾工作,十年的工作经历使他认识到,“只有平时扎实训练,真正发生灾害进行救援时才能见真章”。
除灾情评估和生命搜救外,医疗救护也是地震救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记者来到医疗救护组的帐篷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绿色的小凳子,中间是黄色的铲式担架和橙色的脊柱板——中美双方参演人员正在就医疗救护进行技能交流,分享在分类处置、应急手术、重症抢救和医技保障等方面的经验。
中美两军此次“握手”联演,在交流中增进了理解,就共同应对灾难达成了许多共识。这些共识是双方加强沟通、共同努力的结果,将有利于中美双方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减灾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