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4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首场分组讨论上,经济界委员非常关注实体经济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中振兴。多位委员围绕2016年全国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献计献策。
李毅中:
警觉资金“脱实向虚”
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提出,资金过多地流向股市、债市、房市、期市,实体经济获得的资金减少,要警觉资金“脱实向虚”。他调研发现,当前工业制造业投资增幅减少,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工业经济效益下降。效益不好,导致实体经济职工收入降低,人才流失严重。
他认为,制造业企业要跟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关键是不要三心两意,而是突出主业,搞好自己的结构性改革,用优质产能抢占市场。去产能后留下的市场空间,要力争留在中国企业手上。他举例说,2016年,国内煤炭价格上涨,全年煤炭进口2.56亿吨,同比增长25.2%。但国内的限产政策导致短时间内市场供给不足,不得不将国内企业辛苦去产能后的市场空间让给国外企业。
李毅中还提出,去产能和去产量是两回事,去产能是把企业生产能力去掉,关掉那些过剩的、落后的、严重亏损的和质量、安全、环保、技术不达标的产能,但企业的实际产量是由市场决定的,两者不能混在一起。
易纲:
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全国政协委员、发改委前主任徐绍史调研发现,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过去,全国范围内发展不平衡主要在东西部,如今,南北方的分化开始出现。传统工业基地等制造业转型,亟待深化改革和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供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中国的银行、证券、保险、货币政策施政考量都是支持实体经济的。但存在的过剩产能也是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要考虑效率问题和如何优化。要把握好金融和经济配置资源的问题,要让市场决定配置资源,而且在配置中还要化解过剩产能的风险。对于原本投资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向房地产的问题,将通过土地供应、法律、税收、银行信贷等综合施政,保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