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7-4-3 9:35:31 |
打造“智能制造+军工”产业生态圈
这个春天,军民深度融合的“好消息”接踵而至。在全国,顶层设计上,全面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指导意见、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有望年内出台;项目实施上,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等正稳步推进。
在四川,聚焦中央提出的“抓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等新要求,全新征程已经开启。近期,一批军民融合新项目将陆续落地。
军民融合热度持续攀升,背后机遇涌动。抢抓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深度推进历史机遇,长虹也开启“倍增”春天。
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长虹军工产业整体销售规模近67亿元,较10年前的13亿元翻了5倍多。到2020年,长虹军工产业力争突破“百亿元级”,目标接近倍增。而军民融合产业总体规模将力争达到1500亿元以上。
目标如何实现?除了在“十三五”产业规划中将军工列入“三大核心产业”之外,长虹也谋定“三大突破方向”。
在组织机制上,强化军民融合深度推进,长虹将统筹公司上下的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在资本运作上,加强并购、合资,上市运作,抢占资产注入先机,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在产业发展上,长虹树立优势民参军企业标杆,差异化竞争,打造“智能制造+军工”产业生态圈。
□雪梨
以项目为抓手 打造“智能制造+军工”产业生态圈
军工和智能制造,是长虹的两个长项。如何强强联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长虹已有谋划。
“将军工先进技术与企业智能制造、智能转型结合起来,是长虹军民融合发展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内容。”结合长虹2013年启动实施的“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智能转型战略,长虹的战略构想是打造“智能制造+军工”产业生态圈,将军工与长虹综合家电、IT服务、智能服务等产业结合起来,系统思维、系统布局、整合发展。
今年,省委、省政府明确继续实施“项目年”。要回归“老本行”里开新局,长虹也将一个个具体项目视作深入推进军民融合的重要抓手。
军转民,长虹科技产业园和长虹智慧制造产业园是重要依托。产业园将主要围绕智慧城市、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源系统及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智能安防雷达、物联网等方面,加强资源整合和核心技术研发,引入或建设一批业内高端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取得规模优势。
目前,长虹开发的战场侦察雷达、海面定位雷达、低空监视雷达等产品,在边海防、海上石油钻井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军用无线通信、特种车辆、方舱等技术也拓展到民用救灾和公共服务领域,开发应急救援系统。其中,“动中通”卫星通信车产品已在地方公安系统中装备。将军用非晶材料和器件上的技术优势应用到民品市场,开发出的非晶配电变压器节能效果显著,目前已在国家电力系统中获得采购订单。
民参军,长虹以准入资质齐全、质量保证能力较强的军品企业如长虹电子科技公司等牵头,长虹相关民品公司配合,主要围绕军用制冷系统、舰船信息系统、军队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军用手持通讯系统等产业,加强资源整合和核心技术研发,在该细分领域取得独特地位。
引入资本运作方式探索军民融合,也是长虹所做的新探索。
军工资产证券化,是本轮军民融合的一个重要风口。业内人士分析,通过资本并购、重组,长虹一方面可将原本相对分散的军工资产进一步梳理、盘活,与新的军工资产和整个军工产业布局进行整合规划,焕发新活力。另一方面,在资本力量的支撑下,长虹将更有能力、有条件打造业界领先的军工产业园和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打造军民融合新标杆,长虹正持续以“领头羊”姿态加速领跑。
以创新促发展 全面迎接军民融合产业“大爆发”
今年,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驶入“快车道”,已是业内共识。
全面迎接军民融合产业“大爆发”,对长虹而言,既是自身发展所需,也是时代使命所在。
对军工起家的长虹来说,其本身的发展历程便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创业史。近年来,在发展综合家电、消费电子、新能源、智能服务等产业的同时,长虹持续强化自身军工产业布局和资源投入。
仅去年以来,长虹就掀起了多个大动作,抢占全国军民融合先机。如,成立振兴军工产业委员会与军民融合发展中心,从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上统筹推进军民融合;推动设立绵阳市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积极对接省军民融合发展基金,联合绵阳市探索设立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和转化应用;联合省国防科工办、电子科大成立了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开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模式。
同时,长虹正瞄准国防和民用市场需求,将军工技术优势和民品规模化生产优势相结合,开发出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以全面迎接军民融合产业的市场“大爆发”。
构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平台,长虹立足绵阳、面向西南、放眼全国,将牵头完成绵阳科技城国家级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任务,实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研发、军民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军民融合创新服务”,到2020年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发挥军地科技资源聚集效应,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度融合发展。
以中国科技城的“科技优势”引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长虹将对接科技城创新平台,构建长虹军民两用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需要的全过程服务平台,包括技术研发、产业孵化、资金提供、政策服务、市场对接等,为长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军民结合技术成果转化,长虹定下目标:积极探索、优化军民结合技术成果转化的机制,从“内生+外延”两个渠道,推进长虹军民融合重点项目与新业务机会的获取,力争用1—3年的时间,逐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
此外,长虹还将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搭建的军民融合平台、发起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利用金融工具为军民融合项目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平台服务和资金支持,促进军民融合成果转化。
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创新激励机制,长虹也致力于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同时,长虹正积极推动技术标准、品质保障、检测认证等军民融合共性基础能力的建设,为长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能力保障和重要支撑。
目前,四川省已将长虹军工划为全省50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如何以点带面、先试先行,为我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探路?作为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标杆,长虹的未来,值得期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