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 中国边贸联合会主管主办 [ 设为首页 ] [ 收藏本站 ]

50年航天报国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创造多个“第一”

作者: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0-10-3 14:22:53
    中国华人商务网消息,今年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立50周年。风雨兼程的半个世纪里,西昌发射场顶“风云”、举“北斗”、托“嫦娥”、铸“天链”,在走向高轨、走向世界、走向深空的征程上,创造了中国航天史多个“第一”,不断刷新着中国航天新高度。

  西昌发射场组建于1970年12月,经过50年不懈奋斗,这里已成为我国发射次数最多、对外开放最早、发射轨道最高的航天发射场,跻身世界十大航天发射场行列。在国庆来临之际,西昌发射场完成了历时2个多月的改造工程。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晓丹:今年以来,西昌发射场已经执行了8次发射任务,从7月中旬开始,这里展开了全面的系统改造工程,对包括发射塔架、加注、供电、供气、通信等多个系统进行针对性的改建,为后续高密度的发射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这次改造利用任务间隙期进行,涉及的30多项设备设施都是事关发射成败的重要关键系统,在必须确保改造质量的前提下,还需要严格把控工程进度。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站长 陈华强:只有两个月多一点时间,没有退路,各个项目需要交叉并行实施,我们还要确保同步形成任务保障能力。在这次改造过程中,设备设施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都得到进一步提升,综合测试发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目前,刚完成全面改造工程的西昌发射场,已经转换到新的发射任务当中。在火箭测试厂房里,即将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已经开始组装和检测工作。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 吴炜琦:这发任务是我们今年第四季度恢复发射任务的首发任务,今年第四季度我们还要进行6到7次发射任务,这样的话我们5年的发射数量可以达到60次,相当于我们执行发射任务将近40年来的三分之一,发射的密度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强。

  今年35岁的尹相原是西昌发射场最年轻的01指挥员之一,13年前,他大学毕业后怀着航天梦一路颠簸来到西昌发射场,从此便扎根在了大山沟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01指挥员 尹相原:十几年的时间一共执行了90多次航天发射任务,但是在现场观看火箭飞上太空的就只有一次。我们平常都是通过屏幕或者是数据观看火箭发射,来判断它发射是否成功。尽管如此,每次发射成功之后,我们都会感觉非常自豪、非常欣慰。我们还有成千上万的、默默无闻的、在无私奉献的航天工作者,秉承着老一代航天人甘做隐姓埋名人、做惊天动地事这样一种精神,为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今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从西昌飞向太空。至此,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人力资源部主任 赵新:原本是宣布6月16日早上实施发射,全国人民都翘首期盼,但是在临发射前,我们发射场科技人员发现产品技术问题,指挥部果断地决定推迟发射,我们顶着非常大的压力,需要对已经加注的近400吨燃料近乎全部泄出,操作十分危险,在中国航天史上是第一次。 现在看来,之所以能够创造北斗发射100%成功的奇迹,是因为我们航天发射队伍能够见微知著、洞察秋毫,关键时刻沉着冷静、果断处置。这也是我们西昌航天精神的具体体现。

  现在,西昌发射场已经能够满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5个系列10个型号的发射,年发射能力高达17次,50年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国际商务卫星、第一颗中继卫星、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北斗”在这里组网、“嫦娥”从这里奔月、“风云”自这里升空,并成为我国第一个突破百次发射的发射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 吴炜琦: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西昌发射场已经实现从发射单一型号火箭到发射多种型号火箭、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发射多轨道的航天器、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完全具备执行高密度任务的发射能力。未来还将进一步将年发射能力提升到30次左右,继续创造新的航天传奇。(总台央视记者 王晓丹 王玉磊 刘常连 刘旭 刘文勇)
编辑:罗成
 
·50年航天报国 西昌卫星发射中
·绿色技术助玉米亩产创新高
·求新求绿,畜牧业提升竞争力
·北京二手房市场走出疫情影响
·房产中介收走90万购房款,交易
·国际油价2日大幅下跌
·长城开拓自主品牌国际化发展新模
·苏宁家乐福五店同开
·兆驰股份逆势增长的“门道”
·文化和旅游部再次紧急部署国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