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推委会邀请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20多名专家就“汉长沙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相关问题进行咨询论证。专家认为,长沙可借力“汉长沙国”这张新名片,朝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地”而努力。
“汉长沙国”王陵遗址是湖南6处大遗址之一,是我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诸侯国陵园,也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物局已将其列入代表中华文明的全国150处重要大遗址名录。
文史专家介绍,“汉长沙国”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定都临湘(今长沙市),辖今湖南全境及黔、桂、粤、赣、鄂等省各一部分,是大汉开国七大诸侯国之一。“汉长沙国”分为吴氏和刘氏两个时期,其中吴氏长沙国5代5王,刘氏长沙国8代9王,前后存续共约220年,几乎与西汉王朝相始终。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长沙市境内陆续发现了26座汉代大型陵墓遗迹和1处城址,分布在南起岳麓区天马山,北至望城区风篷岭的湘江西岸山丘上,区域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长沙市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将“汉长沙国”考古遗址公园确定为省部共建计划的一个重要建设项目。目前,“汉长沙国”王陵遗址公园完成了基础调查,成立了管理机构,相关专项规划已经批准。
在不少专家看来,推动“汉长沙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同时,如何进行定位,是做好遗址公园建设关键的战略选择。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认为,要跳出考古和文物保护的思维,将“汉长沙国”遗迹旅游产品捆绑起来,大手笔做好“汉长沙国”的文章。中南大学教授胡彬彬认为,“汉长沙国”历史遗迹资源在全国得天独厚,要找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战略定位,把它打造成可观、可游、可互动、可体验的旅游新名片。
|